电动汽车厂应成为蓄电池合理使用技术的主体
2018-10-23
中国电源产业网

导语:电动汽车如何把锂电池的循环寿命发挥出来,使电动汽车的综合使用成本低于燃油车,这是电动汽车行业关注的课题。本文提出“电动汽车厂家应成为电池合理使用技术的主体”的概念,并陈述了理由。
电动汽车厂应成为蓄电池合理使用技术的主体
段万普
(郑州工程技术学院电动汽车实验室 郑州450000)
摘要:电动汽车如何把锂电池的循环寿命发挥出来,使电动汽车的综合使用成本低于燃油车,这是电动汽车行业关注的课题。本文提出“电动汽车厂家应成为电池合理使用技术的主体”的概念,并陈述了理由。接受这个观点,并付诸于实际生产,才能为锂电池提供合理的工作条件。锂电池的循环寿命才有可能充分发挥出来。
关键词:锂电池,电动汽车
1现实问题
通常使用锂电池的电动汽车,电池箱总成的价格约占整车价格的30~40%。如果采购电池组没有财政补贴的支持,用户就难以接受电池组的更换费用。
电池组是由单只电池串并联组和成组成的,电池的损坏都不是整组电池都损坏,而是其中个别但单节损坏,由于连带算损坏的放大作用,导致较多的电池损坏,最终整组电池失去工作能力。
电池最早损坏的原因主要是质量散差造成的。电池厂的产品质量,是按正态分布规律存在的。电池厂质量控制如果达到3个σ,不合格率是3‰,也就是在1000只电池中,可能有3个是不合格品。这种质量水平,目前国内电池厂基本都可达到。如果控制到4个σ,不合格率就是十万分之三,这是一个难度较大的质量要求。既就是达到这样的水平,如果1辆乘用车要求达到200Km的续行航里程,配置25KWh的电量,每个18650电池按2.2Ah计算,就要用3156只电池。就是说,生产30辆这样配置的电动汽车,就有1辆车有隐含的不合格电池。每10万只电池中有几个不合格电池,国内只有少数电池厂能达到这样的水平,即使达到这个水平,也只能保障30辆车中有一个隐患电池。这样的质量肯定是无法进入市场的。电池的原始质量再提高一个数量级,达到5个σ,不合格率就是千万分之二,不知国内那个厂家能达到这样的质量水平。可见依靠电池原始质量来提高电动汽车使用可靠性的的期望,与我们相距多么遥远。目前电池厂普遍采用经分容柜检测容量后,淘汰不合格电池的工艺来提高电池的原始质量,完全依靠前端工艺的可靠性尚做不到。
要提高电传动汽车的可靠性,汽车厂应明确建立这个观念:依靠合理的使用技术,充分发挥现有电池的循环寿命价值,就是要在在没有路的荒野上踩出一条路来。如果不建立这样的观念,电动汽车就在责怪“电池不争气”这个死胡同里出不来。
电池组发生故障的频率,可用图1来定性的表达。电池原始质量决定的故障范
【作者简介】
段万普,高级工程师,连续40年从事蓄电池合理使用与维护技术的研究,邮箱:15969582562@139.com
(此文章为原创,转载须白条通过)
编辑:中国电源产业网
来源:《电源工业》杂志
标签:
上一篇:电动汽车蓄电池网络组合的BMSA
下一篇:铅酸蓄电池报废鉴定作业浅谈
相关信息
MORE >>-
ADI公司和宇通集团推出首款面向电动重型车辆市场的无线电池管理系统
随着全球向净零排放迈进,ADI的电气化解决方案旨在加速实现交通运输与能源网络的脱碳。通过提供先进的电池、电源和能源管理技术,ADI帮助包括电动汽车、储能系统、输/配电、可再生能源发电在内的电气化生态系统实现高性能、高可靠地弹性运行。
-
行业报告丨2022年全球锂电池粘结剂出货量达8.2万吨 国产化替代任重道远
近日,研究机构EVTank、伊维经济研究院联合中国电池产业研究院共同发布了《中国锂离子电池粘结剂行业发展白皮书(2023年)》。
-
电池保养这份电动车“防晒"攻略必不可少!
天气变得越来越炎热,空调、WiFi、西瓜夏季必备三件套也安排起来了,为了更好地满足出行需求,夏季电动车防晒养护工作必不可少。
-
电池进入CTC时代,软包电池如何做大?
从全球来看,电芯都是在往巨大化发展,这一方面是为了制造效率,同时也是考虑到整包的成组率和降低成本的要求。在铝塑膜国产化之前,软包电芯在国内市场一直处在较为弱势的位置。但随着国内材料生产的进步,以及软包技术的不断积累,以孚能科技为代表的大软包电芯的技术路径也是做大尺寸,并在结构上进行优化。这个路径的发展步调与方壳、圆柱电池是保持一致的。
-
近20家企业入局 钠离子电池产业化追踪
钠离子电池的产业化落地被行业视为破“锂”垄断的重要路径, 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加入钠离子电池的赛道。
-
钠离子电池成资本市场“新宠”,谁在抢先布局?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到今年一季度末,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推广量有望突破1000万辆。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取得新进展,钠离子电池、模块化换电等取得积极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