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突破!宁波研发的全固态电池即将量产,新能源车续航更久
2018-10-16
中国电源产业网
导语:经过五年努力,由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牵头承担的纳米先导专项“全固态电池”课题日前通过验收。

经过五年努力,由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牵头承担的纳米先导专项“全固态电池”课题日前通过验收。
据介绍,这一技术突破将进一步推动国内全固态锂电池的规模应用,有望让新能源汽车续航更久,更安全。

据了解,目前实现产业化的动力电池,通常为液态电池,使用液态材料作为电解质。
全固态电池,顾名思义,使用固态材料作为电解质,相关电解质材料一般有聚合物、氧化物和硫化物三大类。
相较传统锂离子电池,全固态电池优势明显。在相同能量下,用固态电解质取代电解液和薄膜,全固态电池更薄且体积更小。此外,全固态电池轻便,能量密度高,使用了全固态电解质后,锂离子电池的适用材料体系也会发生改变,可以使用金属锂来做负极取代石墨负极,可明显减轻负极材料重量,并明显提高整个电池能量密度。
此外,使用全固态电池,可以解决许多新型高性能电极材料与现有的电解液体系的兼容性问题。
全固态电池以无机固体电解质替代有机电解液,除了可以提高电池能量密度外,亦有助提高电池安全性和循环寿命。

纳米先导专项“全固态电池”课题,由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牵头承担,参与单位包括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团队主要开发了一系列高性能固态电解质材料、基于原位固态化的混合固液电解质电芯以及全固态锂电池单体,突破了从材料研发到电池集成的相关技术。
此前,固态电池在产业化过程中面临一些现实困难,比如,金属锂与固体电解质的兼容性较差,影响金属锂负极材料性能发挥。眼下,这一科技成果已经走出实验室,迈入了“产业门”。
目前,全球多个国家都在布局全固态电池技术研发,力争在未来锂电池市场竞争中抢得先机其中,丰田、本田、日产、松下等日本23家汽车,电池和材料公司以及京都大学和日本物理化学研究所等15个学术机构宣布将斥资100亿日元,联合研发下一代电动车全固态锂电池。
此外三星、戴森、奔驰等产业巨头也纷纷布局涉足固态电池研发。

(近日,宝马电池合作伙伴Solid Power融资2000万美金。该公司的最终目标是取代锂离子电池,让其电池成为高性能移动出行电动应用的首选电池。资料图)
在纳米先导专项“全固态电池”课题基础上,江西赣锋锂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宁波投资5亿元人民币,筹建亿瓦时固态动力锂电池生产线,开展第一代产品在新能源汽车用户的推广和市场投放。
赣锋锂业去年12月发布的公告显示,新设的宁波公司将专注固态锂电池核心材料、高比能固态锂电池电芯及模块全套工艺开发和产品升级技术开发。项目建设期为2年,建设一条年产亿瓦时级的第一代固态锂电池研发中试生产线。
此外,中科院物理所也与北京卫蓝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在江苏溧阳成立了江苏卫蓝新能源电池有限公司,正在建设电池中试线。
“国际竞争十分激烈,现阶段,中国在动力电池技术及产业整体竞争力上已经位居全球第一梯队。”宁波材料所相关负责人表示,而这这一课题的实施,为发展我国新型高安全性长寿命的动力电池技术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和技术基础,对早日实现国内全固态锂电池的规模应用具有深远影响。
来源:中国电源
标签:
相关信息
MORE >>-
新能源发电有新规则!就近消纳怎么玩?一文看懂官方新政
最近,国家发改委和能源局联合发了个重要通知(发改价格〔2025〕1192 号),专门针对风能、太阳能这类新能源发电的 “就近消纳” 制定了新规则。
-
我国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现状、挑战与未来路径
在全球能源转型浪潮与我国“双碳”目标的有力引领下,新能源已成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力量。本文深入剖析我国新能源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凸显其在能源转型、安全保障、经济动能激发以及国际合作拓展等多方面的关键作用。
-
我国数据中心用电量增速开始放缓
7月,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内蒙古和林格尔新区管委会联合发布了《绿色算力发展研究报告(2025)年》。报告显示,2024年我国数据中心用电量达到1660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比例达到1.68%。
-
“十五五”时期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路径与策略
“十五五”时期是我国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协同发力。通过聚焦数智化与绿色化、强化科技创新与转化、培育新型要素与机制、促进服务业升级,我国有望在全球科技竞争中占据领先地位,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与民生福祉提升的双赢。
-
全球科技趋势与创新发展格局研究(2025)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深入发展,新的“技术-经济”周期正在酝酿,世界正处于第六次技术革命前夕。同时,大国竞争和科技博弈加剧,全球科技创新版图将持续进行深度重构。
-
锂电池再生黑粉进口解封!下滑的电池回收市场会被激活吗?
为推动再生资源循环利用,规范锂离子电池用再生黑粉原料、再生钢铁原料的进口管理,生态环境部、海关总署、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关于规范锂离子电池用再生黑粉原料、再生钢铁原料进口管理有关事项的公告》,自2025年8月1日起实施。




中国电源产业网网友交流群:2223934、7921477、9640496、11647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