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4月例行新闻发布会应对气候变化和碳市场专题节选
2024-04-29
中国电源产业网

导语:4月28日,生态环境部举行4月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海洋生态环境司副司长张志锋、中国海警局新闻发言人刘德军出席发布会,介绍我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执法监管等工作进展情况。
4月28日,生态环境部举行4月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海洋生态环境司副司长张志锋、中国海警局新闻发言人刘德军出席发布会,介绍我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执法监管等工作进展情况。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裴晓菲主持发布会,通报近期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作进展,并共同回答了记者提问。
新闻发布会现场
生态环境部宣教司司长、新闻发言人裴晓菲
裴晓菲: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生态环境部4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今天发布会的主题是“深学笃行‘厦门实践’经验 全面推进重点海域综合治理和美丽海湾建设”。我们邀请到生态环境部海洋生态环境司副司长张志锋先生、中国海警局新闻发言人刘德军先生,介绍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执法监管有关情况,并和我共同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下面,我先通报三项生态环境部近期重点工作。
一、2024年第一季度生态环境质量状况
......
二、《2021年电力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发布
近日,生态环境部、国家统计局发布《2021年电力二氧化碳排放因子》。电力二氧化碳排放因子是核算电力消费二氧化碳排放量的重要基础参数。本次发布的电力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可供不同主体核算电力消费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时参考使用。
电力部门是重要的二氧化碳排放源,其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球化石燃料燃烧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占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的40%以上。本次发布的2021年电力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分为三种口径:
第一种是2021年全国、区域及省级电力平均二氧化碳排放因子,是单位发电量(包括火电、水电、风电、核电、太阳能发电等所有电力类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计算方法和数据时效性均具有国际可比性;
第二种是2021年全国电力平均二氧化碳排放因子(不包括市场化交易的非化石能源电量),是单位发电量(包括前述所有电力类型发电量,但扣除市场化交易的非化石能源电量)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第三种是2021年全国化石能源电力二氧化碳排放因子,是单位化石能源电力发电量(从火电中扣除生物质发电量)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后续我们将建立常态化发布机制,及时更新和定期发布电力二氧化碳排放因子,今年我们还将发布《2022年电力二氧化碳排放因子》。此外,我们还正在组织开展电力碳足迹因子研究,成熟后将发布电力碳足迹因子。
三、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活动将举办
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为“Be part of the Plan”,即“生物多样性、你我共参与”。为呼吁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当天,生态环境部将联合海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举办国际生物多样日活动。
届时,国务院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协调机制成员单位,《生物多样性公约》部分缔约方及欧盟、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等国际组织代表将参加有关活动。
中国政府一贯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今年年初,生态环境部发布并向《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提交《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23-2030年)》,持续推动“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落实,推进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进程。此外,自2021年中国率先出资成立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以来,生态环境部会同财政部、外交部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等国际机构已开展多轮磋商,就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合作事项基本达成一致,并力争在COP16(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六次会议)之前实现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支持的第一批项目落地。


环球时报记者:欧盟和欧洲国家的气候特使近日来华访问,请介绍一下他们的访问情况,以及中国-欧盟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合作前景?
裴晓菲:谢谢您的提问。4月8日至11日,来自欧盟及其成员国法国、德国、荷兰、丹麦的气候特使代表团成功访华。期间,刘振民特使、赵英民副部长分别与欧方举行会谈,就气候多边进程焦点问题、各自气候政策与行动、中欧气候合作等议题进行了深入友好交流,一致同意落实好中欧领导人重要共识,深化气候对话与合作,共同推进全球气候治理。
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中欧分别作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发展中大国和发达经济体,均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双方在气候合作上也有着深厚的基础。近年来,双方发表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共同发起气候行动部长级会议,签署并落实加强碳排放交易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政策对话和务实合作,气候变化合作日益成为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一大亮点。2020年,中欧领导人决定建立环境与气候高层对话,打造中欧绿色合作伙伴,既充实了中欧合作的战略内涵,也为中欧携手应对时代挑战提供了机制性框架。
中欧在推动全球气候治理、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方面具有广阔的合作潜力。中方愿与欧方一道,深化在国际气候谈判、碳市场、适应气候变化、气候投融资等方面的对话合作,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积极贡献。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今年我国CCER(China Certified Emission Reduction,中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重启之后,海洋碳汇CCER方法学是否也在探索中,哪些领域能够率先开展?
张志锋:谢谢您的提问。我国高度重视生态碳汇建设。《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和《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都要求巩固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并对海洋碳汇提出了明确要求,包括提升红树林、海草床、盐沼等固碳能力,提升海洋等碳汇统计监测能力等。
建设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是调动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温室气体减排行动的一项制度创新。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支持海洋碳汇等对减碳增汇有重要贡献的项目发展,对我国实现国家自主贡献具有积极作用。
去年10月,生态环境部与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针对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的编制,生态环境部通过面向全社会公开征集等方式,全面征集方法学的建议,并有序开展方法学的评估遴选工作。在此基础上,我部按照社会期待高、减排机理清晰、数据质量有保障、社会和生态效益兼具、可以实现有效监管等原则,制定发布了首批4项方法学,其中就有红树林营造方法学。今年1月份,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启动,标志着强制碳市场和自愿碳市场互补衔接、互联互通的全国碳市场体系基本建成。
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在支持符合条件的红树林营造项目参与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的同时,对方法学编制工作加强规范和引导,畅通方法学建议反映渠道,常态化开展方法学的评估、遴选工作,鼓励各类社会主体在对接国际通行规则的基础上,探索研究更多适合我国国情的海洋碳汇领域方法学,成熟一个,发布一个,积极推动提升海洋碳汇能力,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碳中和::耿艳/来源:生态环境部)
编辑:中国电源产业网
来源:《电源工业》编辑部
标签:
相关信息
MORE >>-
生态环境部:增加CCER交易市场项目供给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在"碳中和与全球气候治理专题研讨会”主题发言中表示: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全球雄心,更需要实现雄心所必须的实施手段。未来,中国将坚持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坚定落实“3060”目标。
-
储能电池进入淘汰赛
在2023年头部企业经历疯狂的扩张后,2024年储能电池行业迎来越来越多的跨界者。
-
“第 20 届国际现代工厂/过程自动化技术与装备展览会(FA/PA 2024)”暨智能电源系统与电力能源系统展(IPS /PES)6月在北京举办!
国际现代工厂/过程自动化技术与装备展览会(FA/PA)创办于 1995 年,是中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协会自主举办的品牌展会。该展会是 我国工业自动化领域创办较早、规模和影响较大的专业展会,一直以 厂商参与广、观众质量高、新技术和新产品展示全著称,受到了国内 外参展企业的欢迎和好评。FA/PA 是我国工业自动化领域的三大展之 一,被誉为华北工业自动化领域一大亮点。
-
山东发布集中式风光发电项目竞争性配置办法意见稿
3月19日,山东省发改委发布关于公开征求《山东省集中式风电光伏发电项目竞争性配置工作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为规范集中式风电光伏发电项目竞争性配置工作,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效益,推动风电光伏发电高质量发展,《山东省集中式风电光伏发电项目竞争性配置工作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
五年来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有啥实践成果?
发展绿色金融是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2016年8月,《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发布,我国成为全球首个由政府推动并发布政策明确支持“绿色金融体系”建设的国家。2017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浙江、江西、广东、贵州、新疆5省(区)选择部分地方,建设各有侧重、各具特色的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
-
生态环境部:正建设全国统一碳市场,不再新建地方试点
近日,《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已公开发布。2月26日,国新办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相关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