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再遭政策波动 锂电企业积极申报行业“白名单”
2017-12-14
中国电源产业网

导语:
18家企业入围锂电白名单背后,映射的是锂电企业为规避政策波动而积极进行积极应变。
12月12日,工信部公示了第二批符合《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下称《规范条件》)企业名单,国能电池、盟固利动力、中兴派能、中航锂电等18家锂电企业成功入围。
今年5月,工信部下发了《关于开展第二批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公告申报工作的通知》。
据了解,《规范条件》于2015年8月31日由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发布,规范对于企业产能、产品性能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其中,在产能上,要求电池年产能不低于1亿瓦时;正极材料年产能不低于2000吨;负极材料年产能不低于2000吨;隔膜年产能不低于2000万平方米;电解液年产能不低于2000吨,电解质产能不低于500吨。企业申报时上一年实际产量不低于实际产能的50%。
客观来看,相比于工信部装备司在《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规定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单体生产企业年产能不低于2亿瓦时的要求,《规范条件》的要求对当前锂电企业而言并不高,对行业实施准入的规范作用也有限,企业在申报时基本上没有什么难度,这是否意味着《规范条件》对电池企业和材料企业而言是个鸡肋呢?
对此,高工锂电网特别致电了几位入围《规范条件》的锂电企业高层,上述业内人士表示,《规范条件》的条件要求看似简单但也存在一定的难度,对锂电企业今后在生产经营方面存在实际意义,因此申报《规范条件》也很有必要。
“近年来,国家在新能源汽车方面政策波动比较大,为了避免政策变化导致企业生产经营受到影响,因此尽快申报进入《规范条件》企业名单对企业而言也很重要。”一位锂电池企业高层向高工锂电网表示,进入企业名单意味对企业发展而言是个利好,同时也有利于规范行业发展,因此进入《规范条件》企业名单宜早不宜迟。
一方面,进入企业名单意味着企业在产能、产品性能和生产经营等方面符合政策规范,能够为企业发展起到一定的宣传作用。
另一方面,进入企业名单可以避免因政策变动导致企业在今后生产经营方面受限,避免重演因未进入《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导致企业动力电池业务遭受打击的“悲剧”。
“尽管《规范条件》并不是强制性规定,但条件中一些要求依然会对电池企业和材料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一定的影响。”另一位电池企业高层对高工锂电网解释,例如《规范条件》要求电池企业通过锂离子电池相关安全认证,否则公司生产锂电池在未来可能无法上飞机进行航空运输。
值得注意的是,在目前已发布的两批目录中,除了材料企业申报的正极材料、电解液和隔膜产品之外,电池企业申报的产品只有消费类电池和储能型电池,没有车用动力型电池。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出现这个现象主要是由于负责审核《规范条件》的主管单位是工信部电子信息司,而负责审核动力电池规范条件的主管单位为工信部装备司,两个部门针对不同应用领域的电池审核条件和要求不一样。
根据《规范条件》规定,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除满足本规范条件要求外,还需满足《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要求。
业内人士认为,申报《规范条件》对锂电企业而言是有备无患,可以避免在日后受政策变动限制,预计未来会有更多企业申报进入《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
编辑:高工锂电
来源:
标签:
相关信息
MORE >>-
储能电池进入淘汰赛
在2023年头部企业经历疯狂的扩张后,2024年储能电池行业迎来越来越多的跨界者。
-
山东发布集中式风光发电项目竞争性配置办法意见稿
3月19日,山东省发改委发布关于公开征求《山东省集中式风电光伏发电项目竞争性配置工作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为规范集中式风电光伏发电项目竞争性配置工作,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效益,推动风电光伏发电高质量发展,《山东省集中式风电光伏发电项目竞争性配置工作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
五年来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有啥实践成果?
发展绿色金融是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2016年8月,《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发布,我国成为全球首个由政府推动并发布政策明确支持“绿色金融体系”建设的国家。2017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浙江、江西、广东、贵州、新疆5省(区)选择部分地方,建设各有侧重、各具特色的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
-
生态环境部:正建设全国统一碳市场,不再新建地方试点
近日,《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已公开发布。2月26日,国新办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相关情况。
-
电源行业协会恭祝大家春节快乐!龙腾虎跃!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电源行业协会恭祝大家
春节快乐!龙腾虎跃!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
北京市人民调解员评定等级正式发布,电源行业人调委会11名人民调解员获得等级证书
北京市司法局关于《北京市人民调解员等级评定办法》(京司办发〔2021〕44号)文件精神,经过评定,北京电源行业协会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11名人民调解员,荣获人民调解员等级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