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辉:锂电池十年来价格下降近85% 中国已形成全球最完善产业链
2021-04-16
中国电源产业网
导语:吴辉介绍,目前锂电池的两大关键指标——成本和能量密度均实现了大幅度的改善,为电动汽车的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4月15日,在山东枣庄高新区召开的2021第二届下一代电池技术与市场应用研讨会上,吴辉发表了题为《地方政府电池新能源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前瞻性研究》的主题演讲,分享了电池新能源产业发展“十三五”回顾与“十四五”展望、地方

中国已形成了全球最为完善的锂电池产业链
吴辉介绍,目前锂电池的两大关键指标——成本和能量密度均实现了大幅度地改善,为电动汽车的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十年来,锂离子电池价格下降了近85%,由2011年的3800元/Kwh下降到2020年的578元/Kwh;与之相反的是,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提升了近3倍,由2011年的80wh/kg上升到2020年的270wh/kg。
中国已形成了全球最为完善的锂电池产业链,2020年,中国锂离子电池出货量由2014年的30.4Gwh增长到158.5Gwh,全球占比提升至53.8%。中国锂离子电池产值由于价格下滑导致增速逐步放缓,2020年同比增长9%至1696.4亿元。
吴辉预计,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将达1640万辆,整体渗透率将超过20%;2025年锂离子电池全球需求量正式迈入TWH时代,其中汽车用动力电池的需求量将达到919.4Gwh。
在产品格局方面,从近两年中国乘用车电池不同技术类型电池月度装机量占比来看,动力电池三元仍占据主导地位,铁锂占比提升;中国方形电池占比保持80%左右,主要是因为头部企业宁德时代与比亚迪均采用方形电池。
在企业格局方面,吴辉表示,目前的格局相对不稳定,在不同电池细分领域均出现了在全球具备一定竞争力的优秀企业。其中,在动力电池领域已经出现五家全球性竞争力居前的企业:松下、三星、LG、宁德时代、SK。同时,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电池材料生产基地,大量供应本土和海外电池企业。
吴辉表示,“十三五”期间,中国基本形成了全球最为完善的锂离子电池产业链,且在锂离子电池企业自我发展和政府主动招商的背景下,中国形成了明显的锂离子电池产业集群。
具体来看,北京和天津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聚集了大量锂电产业链的研发机构和产业链企业。主要包括十八所、天津力神、盟固利、巴莫科技、北京当升、北大先行、天津金牛、北京卫蓝等。
江西省依托宜春的锂资源优势,着力打造亚洲锂都。目前已经聚集了福斯特、江西紫宸、江西正拓、国轩、恩捷等在内的锂电产业链企业。另外,省内的新余市也将锂电产业作为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
动力电池的发展带动了长三角锂电池产业的发展,长三角区域由于聚集了大量的整车制造产能,吸引了包括宁德时代、孚能科技、中航锂电、国轩高科、力神、LG化学、SKI等在内的龙头企业的布局,从而带动了包括北大先行、当升科技、九九久、新宙邦、国泰华荣等产业链企业的入驻和扩产,逐步形成了金坛、溧阳等具有明显锂电特色的产业集群城市。且大量的企业研发中心落户上海,生产制造基地落户江浙。
宁德依托龙头企业ATL和CATL,聚集了包括璞泰来、卓高、新嘉拓、厦门钨业、国泰华荣、杉杉股份、上汽等产业链龙头企业落户,形成了明显的产业链集群。宁德市政府打造的锂电新能源特色小镇入选全国第一批特色小镇。
珠三角地区是传统锂离子电池及材料制造产业的优势地区,聚集了大量的产业链企业。代表企业包括比亚迪、亿纬锂能、比克、欣旺达、德赛电池、ATL、格林美、珠海冠宇、贝特瑞、鹏辉能源、雄韬股份、科达利、天贸、天赐、新宙邦、德方纳米、博力威、品胜、珠海赛维、杉杉、翔丰华等大量产业链企业,是目前中国锂电产业链最发达和完善的区域。随着珠三角产业结构调整,大量产业链企业开始往中西部区域转移。
长沙依托中南大学在锂电池材料领域的优势,形成了锂离子电池材料产业集聚区。区域内聚集了包括杉杉能源、长远锂科、星城石墨、中锂隔膜、桑顿新能源、湖南邦普等产业链龙头。
川渝地区近年来大量承接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依托廉价的要素资源优势,逐步形成了锂电产业链又一集群。重庆依托发达的汽车工业,吸引了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入驻,宜宾依靠五粮液带来的财政实力招引了宁德时代,从而带动了大量的产业链企业入驻宜宾。遂宁市政府依托廉价的电费和本地的龙头企业天齐锂业打造了锂电材料产业集群,并且致力于打造中国锂都。
依托本地廉价的要素资源和矿产资源,青海吸引了宁德时代、比亚迪、北大先行、诺德股份、盐湖股份等在内的锂电产业链企业。
前瞻性的战略规划和产业研究是打造产业集群的基础
“作为发展初期的新兴产业,政府对于电池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具有较强的影响能力。”吴辉分析称,前瞻性的战略规划和产业研究是打造产业集群的基础。
我国多年来形成的规划体系,存在着发展规划和空间规划两大系列,发展规划和空间规划的典型代表分别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城市(土地)规划。产业规划并不属于国家强制规划序列,它以发展规划为主,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更为具体务实,同时也涉及一些空间规划的内容。
产业规划需注意预防陷入编制组织不得力、对外部环境条件与内部资源的产业利用价值没有客观认识、规划的深度和高度不够、规划趋同性问题严重、规划的可操作性不强等误区。
同时,吴辉建议遵循“四位一体”的产业发展模式和思路,即,抢位发展(抢占先机,率先布局高端产业),本位发展(激活存量,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升级),换位发展(把握时势,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定位发展(科学定位,确保产业规划落地)。
扩大产业规模与提升产业层次相结合,以扩大产业规模为主;壮大本地企业与引进外部企业相结合,以引进外部企业为主;重大项目引进与城市品牌营销相结合,以重大项目引进为主。(整理:陈语 张倩)
编辑:中国电源产业网
来源:《电源工业》编辑部
标签:
相关信息
MORE >>-
刘宝生:电池成 “新时代血液”,深度赋能千行百业
中国电池工业协会理事长刘宝生在IBIE 2025主论坛致辞中表示,随着技术的突破与应用创新,电池正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每一个角落,成为赋能千行百业、驱动低碳转型、实践智能制造的“新时代血液”。
-
李圣甫: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意义的深度剖析
习近平总书记: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不仅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需要,而且是赢得国际竞争主动权的需要。我国作为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必须把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好,增强我们从容应对风险挑战的底气。
-
林毅夫:中国经济的内在逻辑与新挑战
2025年4月28日晚,在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国发院名誉院长、南南学院名誉院长林毅夫教授的著作《解读中国经济: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下的民族复兴之路》更新再版之际,北大国发院、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及北大出版社联合主办北大国发院承泽论坛第39期暨北大博雅讲坛第656期活动,林毅夫教授应邀做主题演讲。
-
欧阳明高:5年后看好这4项技术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在2025泰达汽车论坛上演讲时,点名这四项在未来5年非常有前景的技术。
-
焦点访谈丨能源转型 提质焕“新”
5月3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有序推动绿电直连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首次从国家层面明确“绿电直连”这一新能源供用电新模式的规则框架,旨在促进新能源就近就地消纳,满足企业绿色用能需求。确保能源安全、经济、清洁和可持续供应,对经济稳定增长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风光新能源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正在为能源转型提质焕“新”提供绿色动能,共同引领我们迈向一个更加清洁、可持续的未来。
-
华为侯金龙:积极推进构网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在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举办的新型电力系统发展(崇礼)论坛上,华为董事、华为数字能源总裁侯金龙发表了“积极推进构网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主题演讲。




中国电源产业网网友交流群:2223934、7921477、9640496、11647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