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典前夜,那些鲜为人知的事
2024-10-11
中国电源产业网

导语:1949年7月初,为了迎接新生的共和国,中共中央确定要举行一场盛大的典礼。
1949年7月初,为了迎接新生的共和国,中共中央确定要举行一场盛大的典礼。筹备委员会随即组建,以周恩来为主任。
筹委会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开国大典要在哪里举行。8月,周恩来收到了两份经过反复论证的场地方案:一是天安门广场,二是中共中央进驻北平后举行阅兵式的西苑机场。周恩来反复权衡,在9月2日凌晨郑重地写下批示:“以天安门前为好。”
这是一次展示新中国形象的重要机会。
开国大典的日期定在1949年10月1日,中共中央组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庆祝大会筹备委员会”,由开国大典阅兵总指挥聂荣臻兼任主任,对各项事务都做了周密的部署。
天安门城楼作为开国大典的主席台和阅兵台,它的布置装饰是重中之重。
布置的整体设计以“中国红”为主色调,洋溢着喜庆、庄重的气氛。
在 各项布置工作当中,最为紧要的是确定毛主席画像两侧的巨幅标语口号内容。周恩来把这个光荣的任务交给了毛主席秘书、中央宣传部副部长、人民日报社社长胡乔木。经过深思熟虑,胡乔木将内容拟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央人民政府万岁”。
书法家、美术家钟灵是书写标语的行家里手,可是天安门城楼红墙绵长,标语上的每个字都得起码两米见方,他从来没写过这么大的字。此外,两条标语的字数也并不相同,怎样能看起来既对称又美观呢?
钟灵在图纸上反复尝试,最终将标语尺寸确定为每条长30米、宽2.2米。每个字的大小约为两米见方,采用庄严的宋体美术字,壮观醒目、厚重硬朗。
钟灵和同样参与了诸多国家视觉形象设计工作的美术家张仃,提交的“天安门城楼悬挂开国大典灯笼图样”也很快通过了审批。
中国灯笼源远流长,然而开国大典的大红灯笼怎么做,却让工作人员们犯了难。为了与天安门的宏大体量相匹配,灯笼的直径要达到两米五以上。
经过多方寻找,开国大典会场布置负责人苏凡和钟灵在前门外一家做红木家具的作坊,找到了一位名叫尹作滨的师傅,他师从京城的木雕小器作名匠,技艺精湛。
设计图样终于成为了现实。每盏灯笼高2.23米、周长8.05米、直径2.25米,重量大约是80公斤,3个人手拉手才能环抱。到了开国大典的前一天,9月30日,8盏大红灯笼亮相天安门城楼,与红色廊柱交相辉映,庄重大气。
当天下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胜利闭幕。
第二天就要举行开国大典了。深夜,周恩来逐一检查着各项筹备工作的收尾情况。他特别吩咐外交部办公厅主任王炳南:赶紧把《公告》文稿拿去,把《公函》文本最后敲定,做好准备。
《公告》就是毛泽东主席将在开国大典上宣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公函》则是周恩来总理以所兼任的外交部部长的名义,就《公告》专致各国政府的照会。
深夜,开国大典将要使用的特大规格国旗还在紧锣密鼓地赶制当中。
这面国旗由宋树信监制,他在大栅栏的“老字号”瑞蚨祥找到了适合做旗面的红绸,以及做五角星用的黄绸缎。依照要求,国旗长460厘米、高338厘米。
等缝制好国旗,已是10月1日凌晨。
这注定是一个不眠之夜。开国大典联合军乐团总指挥罗浪,紧张地排练着刚刚被确定为代国歌的《义勇军进行曲》。
同样彻夜未眠的,还有负责绘制天安门城楼上毛主席画像的北平艺专教师周令钊。连日来,他和妻子陈若菊一起,每天到天安门精心绘制毛主席画像,在9月30日如期完成。
站在毛主席画像前,聂荣臻驻足许久,对一旁的周令钊说:“画得不错,也很像,神情也好,但明天是开国大典,主席的风纪扣还是扣上比较好,与开国大典的庄重时刻更相宜。”周令钊听后立即动手修改。
另一边,负责开国大典广播扩音工作的中央军委电讯总局副局长李强,早早赶到了天安门城楼。他带着技术人员忙前忙后,顺利完成广播扩音的准备工作。
开国大典当天,如何让现场的每一个人听清楚震撼世界的宣言呢?
当时的技术设备相对落后,曾参与创建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傅英豪想出一个办法:把9个喇叭焊接到一起形成扩音器,在天安门广场上有序架设数台,就能形成强大的音量。大家把这种特制的扩音器形象地称为“九头鸟”。
从装饰布置到礼仪细节,再到设备创新——开国大典的筹备,凝聚着中国人民的智慧与力量。
毛主席的庄严宣告声,即将回荡在天安门广场的上空。这个声音也将通过电波响彻云霄,成为震动寰宇的时代强音。中华民族,即将开启新的纪元!
(共产党员)
编辑:中国电源产业网
来源:电源协会行业党支部
标签:
上一篇:马克思:什么是生产力?
相关信息
MORE >>-
感悟“八项规定改变中国”系列谈一刻不停 持续用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坚持作风从严,抓住作风建设重点,锲而不舍纠治“四风”,重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持续狠刹享乐主义、奢靡之风,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坚守,一年接着一年抓,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
如何理解“党性就是最大的德”,总书记这样说
“党性就是最大的德”,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性问题上提出的一个重要论断。在全党正在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之际,深刻理解和把握这一重要论断,对于深化“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的理解和认识,更好地推进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作风建设、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都具有重要意义。
-
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阿斯塔纳宣言
中国-中亚机制成员国元首认同本地区战略意义和在平等、相互尊重、互惠互利原则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多边合作的重要性,声明将继续巩固六国友好关系、深化政治互信、拓展经济合作。
-
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电源行业协会组织科技部、装备部等专家到志成冠军集团进行考察调研行业走访活动
5月29日,电源行业协会组织科技部、装备部等专家走进广东志成冠军集团进行了考察调研活动。
-
“紧日子”与“好日子”(思想纵横)
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持续走深走实之际,中共中央、国务院前不久印发了修订后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进一步拧紧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的制度螺栓。
-
人民日报三连评:基层干部,如何应对“既要又要还要”苦衷
很多基层干部不怕急难险重,怕的是时间精力在无谓的事务中空耗;
不怕各方要求高,怕的是拍脑袋决策、不了解现实情况瞎指挥;
不怕职责范围内的“烫手山芋”,怕的是甩锅推活带来的额外压力。近日,“人民日报评论”连续三天推出文章,对“既要又要还要”这一话题展开深入探讨,内容发人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