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璐博士:中石化正筹备设立中国石化氢能公司,助力加氢基础设施建设
2019-12-09
中国电源产业网

导语:在“第五届中国能源发展与创新论坛”上,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新兴业务研究与规划专家邢璐博士在主题演讲中指出,越来越多的国家认为氢能将在其能源转型中发挥关键作用,日本、德国、法国、澳大利亚、韩国、美国等相继发布氢能路线图,作为国家能源战略的有机组成,氢能发展是大势所趋。
在“第五届中国能源发展与创新论坛”上,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新兴业务研究与规划专家邢璐博士在主题演讲中指出,越来越多的国家认为氢能将在其能源转型中发挥关键作用,日本、德国、法国、澳大利亚、韩国、美国等相继发布氢能路线图,作为国家能源战略的有机组成,氢能发展是大势所趋。
邢璐指出,近年来,随着燃料电池技术发展和成本下降,氢能作为清洁替代能源日益受到关注,并在交通领域率先取得应用突破,可再生能源规模快速增长和成本下降,使清洁、经济的氢源成为可能,也为氢能发挥大规模、长周期储能优势提供了巨大空间,她表示,“这是此轮氢能发展热潮不同于以往的最大驱动力。”
“我国氢能发展正在进入前景广阔的新阶段,”邢璐表示,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生产国、消费国和碳排放国,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生产和消费国,发展氢能对落实能源革命、构建现代能源体系意义重大,一方面,氢能作为规模大、时间长、用途广的储能方式,可以有效解决可再生能源间歇性和波动性问题,提升能源系统弹性;另一方面,氢能可以在交通、工业、建筑等领域推动用能电气化,减少我国能源消费对油气的依赖,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
谈及氢能的发展思路,邢璐认为,氢能产业发展需要谋划全局,她指出,氢能产业是一个系统工程,横跨能源、材料、装备制造等多个领域,能有效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并催生新产业链,对促进经济新旧动能转换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未来能源技术变革和能源产业竞争的重要领域,需要立足全局,谋划长远。
在邢璐看来,目前,我国氢能产业链诸多环节和国际领先水平相比存在不同程度的差距,关键材料和核心技术尚未自主,例如,燃料电池核心的质子交换膜、铂催化剂、金属双极板基本依赖进口,大功率电堆尚未实现国产化;在车用氢燃料电池关键部件的衰减机制、储氢压力-材料-效率-成本平衡等基础研究方面仍然薄弱。她表示,需要充分利用国内外科技和创新资源,加大开放合作,通过自主创新与联合创新相结合,长优势、补短板,为产业提供持续发展动力,最终实现“氢”科技与低碳经济的深度融合,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通道。
据邢璐介绍,中国石化具有丰富的氢气生产和利用经验,拥有全球第二大交通能源基础设施网络,并在催化剂、新材料、设计检测等方面具备氢能相关基础,在集团公司层面已经把氢能列为了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目前,我们正在依托中国石化资本公司布局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及氢能经济生态圈,推动落实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
邢璐指出,为推动加氢基础设施建设,中国石化正在筹备设立中国石化氢能公司,氢能公司将依托集团公司强大的制氢能力和移动能源供给网络,整合内外部资源,携手国内外一流的合作伙伴,积极布局国内加氢站建设,打造氢能制-储-运-加一体化供应链,支持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和氢能产业商业化。(来源:北极星氢能网)
来源:中国电源
标签:
相关信息
MORE >>-
企业如何参与碳交易市场?
3月15日,生态环境部发布通知,面向社会就铝冶炼行业的《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指南》和《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查技术指南》公开征求意见。
-
碳排放权交易对普通人有什么影响?
排放权交易是一种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目的的环境政策和市场机制。它将二氧化碳的排放权视为可交易的商品,以达到降低排放总量的目标。本文将探讨碳排放权交易的意义以及其对普通人的影响。
-
我国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势头能否持续?工信部副部长这样回答
1月19日,国新办举行2023年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对于今年新能源汽车能否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在回答封面新闻记者提问时表示,根据行业协会研究结果,2024年我国汽车产业产销能够实现稳定增长,新能源汽车也将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
嵌入式开发的转变将如何影响未来计算
当前,开发者正在利用安全且性能增强的技术实现小型低功耗嵌入式系统的开发,赋能过往无法想象的语音、视觉和振动等 AI 应用,而这些应用正在改变着世界。
-
我国8大新兴产业+9大未来产业发展分析
今年8月,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科技部、国家能源局、国家标准委印发《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实施方案(2023─2035年)》,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8大新兴产业,以及元宇宙、脑机接口、量子信息、人形机器人等9大未来产业,统筹推进标准的研究、制定、实施和国际化。
-
关于2023年上半年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政策综合分析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战略部署,近期,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有关部门又相继出台了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系列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