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什么原因正在影响废铅酸蓄电池行业?
2020-09-12
中国电源产业网

导语:近年来,汽车、电动自行车保有量和储能等领域对铅酸蓄电池的需求持续扩大,我国铅酸蓄电池报废量也随之迅速增加,但目前我国废铅酸蓄电池回收利用行业发展不规范,回收渠道较为混乱,非法或非正规企业众多,违法经营现象严重,产生的环境问题成为行业发展的阻碍。
近年来,汽车、电动自行车保有量和储能等领域对铅酸蓄电池的需求持续扩大,我国铅酸蓄电池报废量也随之迅速增加,但目前我国废铅酸蓄电池回收利用行业发展不规范,回收渠道较为混乱,非法或非正规企业众多,违法经营现象严重,产生的环境问题成为行业发展的阻碍。目前制约我国废铅酸蓄电池回收利用的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政策法规不健全影响了行业规范化发展。尽管我国已出台不少相关的政策法规,但由于相互不配套并缺少回收技术规范,直接影响了正规企业的回收处置行为。
(1)我国现行的废铅酸蓄电池回收处置的法律、法规强化生产和再生两端的管理,却缺乏对中间回收环节参与主体和消费者规范处置废铅酸蓄电池行为的约束。
(2)我国对回收处理废铅酸蓄电池的财政税收扶持和补贴力度有限,加上考虑电池对环境污染的问题,对电池生产企业征收4%的消费税,大大加重了企业成本。
为防止一些再生铅企业通过非正规途径或手段获取退税优惠,扰乱行业秩序,将再生铅企业即征即退50%的税收扶持政策下调为30%,但这一调整使得原本在环保和管理上投入成本较高的正规再生铅企业的盈利空间进一步被压缩,正规企业步履维艰,却活跃了无任何环保措施及税收的非法企业,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的结果。
(3)废铅酸蓄电池跨省市转移报批申请手续繁琐且效率不高,缺乏有效的废铅酸蓄电池转移联单备案制度,导致收集的废铅酸蓄电池转移成本大、用时长。
监管和惩罚力度不强致使不少非法企业入市
(1)对蓄电池零售商、汽车维修和4S店等网点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大多是通过协商执法来告诫不允许其将非铅酸蓄电池随意卖给无回收资质的单位和个体商贩,从而难以有效杜绝违法回收行为。
(2)个体私营商贩、大回收商等违法回收处置废铅酸粗电池的处罚力度不够,难以从根本上打击整条灰色回收产业链上最活跃的主体。
(3)缺乏对铅酸电池企业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的监管措施,对不履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的企业没有严格惩罚措施,生产者主体责任在废铅酸蓄电池回收环节还未充分发挥作用。
编辑:中国电源产业网
来源:《电源工业》杂志
标签:
相关信息
MORE >>-
ADI公司和宇通集团推出首款面向电动重型车辆市场的无线电池管理系统
随着全球向净零排放迈进,ADI的电气化解决方案旨在加速实现交通运输与能源网络的脱碳。通过提供先进的电池、电源和能源管理技术,ADI帮助包括电动汽车、储能系统、输/配电、可再生能源发电在内的电气化生态系统实现高性能、高可靠地弹性运行。
-
行业报告丨2022年全球锂电池粘结剂出货量达8.2万吨 国产化替代任重道远
近日,研究机构EVTank、伊维经济研究院联合中国电池产业研究院共同发布了《中国锂离子电池粘结剂行业发展白皮书(2023年)》。
-
电池保养这份电动车“防晒"攻略必不可少!
天气变得越来越炎热,空调、WiFi、西瓜夏季必备三件套也安排起来了,为了更好地满足出行需求,夏季电动车防晒养护工作必不可少。
-
电池进入CTC时代,软包电池如何做大?
从全球来看,电芯都是在往巨大化发展,这一方面是为了制造效率,同时也是考虑到整包的成组率和降低成本的要求。在铝塑膜国产化之前,软包电芯在国内市场一直处在较为弱势的位置。但随着国内材料生产的进步,以及软包技术的不断积累,以孚能科技为代表的大软包电芯的技术路径也是做大尺寸,并在结构上进行优化。这个路径的发展步调与方壳、圆柱电池是保持一致的。
-
近20家企业入局 钠离子电池产业化追踪
钠离子电池的产业化落地被行业视为破“锂”垄断的重要路径, 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加入钠离子电池的赛道。
-
钠离子电池成资本市场“新宠”,谁在抢先布局?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到今年一季度末,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推广量有望突破1000万辆。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取得新进展,钠离子电池、模块化换电等取得积极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