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亚平: 躬耕机电三十载,引领智造新时代
2019-12-17
中国电源产业网

导语:中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协会于12月13日至14日在京举办成立30周年庆祝大会。会长总结,躬耕机电三十载,引领智造新时代。为全面回顾和总结过去30年的发展成就和宝贵经验,展示新时代行业发展的新面貌,表彰先进。
躬耕机电三十载,引领智造新时代。为全面回顾和总结过去30年的发展成就和宝贵经验,展示新时代行业发展的新面貌,表彰先进,中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协会于12月13日至14日在京举办成立30周年庆祝大会。
以下为中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协会会长李亚平在中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协会成立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精彩致辞实录,由云现场整理。
30年前,趁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为推动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促进我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和产品的推广应用,中国机电一体化协会于1989年9月成立,从此开启了机电一体化融合发展的新阶段。30度春秋,30载风雨,协会一路与行业同行,与祖国共进,与机电同心取得累累硕果。30年来协会组织不断发展壮大,业务领域不断延伸,现拥有16个专业峰会和工作委员会,业务涵盖工业自动化、智能制造等全领域全产业链,从政策到技术、人才到产品、产业到园区提供全方位系统化、平台化服务,成为国内外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社会组织。
30年来机电一体化已深入人心,智能+成为国家战略,协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创新、拼搏奋进,积极促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涌现出一批高知名度,掌握核心科技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领军企业。他们既是行业的翘楚,也是国家的骄傲,铸就了繁荣行业历史辉煌。
同志们,30载风雨同舟路,30载砥砺奋进,书写辉煌。今天,新时代面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蓬勃发展新形势,智能产业的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不断涌现的历史机遇期,同时在行业工作,在放管服改革的新任务、新使命、新要求下,行业又一次站到了全面走向智能+更高的起点上。协会要重振旗鼓牢记使命,准确把握时代趋势,深入践行服务政府、行业、会员和社会的宗旨,积极履行协会历史使命和职责,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宏伟的目标积极主动作为充分发挥协会的专业、信息、人才、机制等诸多优势,建设一个凝聚聚力,自强不息,政府信赖,科技支撑,服务保障,行业依托,企业满意国际知名的一流协会。致力于成为加快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的坚强后盾。
协会再扬帆开拓进取,引领工业智能发展,服务人类智能生活为愿景目标,坚持制造强国的战略梦想,把握智能制造转型升级的主线,不断创新优化服务,以协会新战略为着力点,充分运用行业工业体系和业务平台的基础,加强与政府部门合作,与地方协会、金融、地产跨界资源合作,建立行业的产业发展基金,全面打造系统化、规范化、专业化、社会化的服务平台,聚合全生产链全要素资源,构建智能生态要素服务体系,建设行业生态发展环境,实现协会与行业的实体发展。
30年的磨砺,30年拼搏,让我们在新时代浪潮下又一次凝聚力量,又一次集结号召,又一次整装再出发。我们将与各界一道加强交流、广泛合作、深入探寻机电一体化新技术发展不断探索培育产业的增长新动力,携手书写智能应用新篇章,共同描绘中国制造发展的蓝图,共同推动我国制造业、智能化迈向新征程,为实现伟大的制造强国梦,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出更大的力量。
编辑:中国电源产业网
来源:中国电源/《电源工业》杂志
标签:
下一篇:王建伟: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与展望
相关信息
MORE >>-
欧阳明高院士:大容量电池中磷酸铁锂的燃爆指数是三元的两倍
第四届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CIBF2023深圳)国际交流会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做主旨发言。他表示,一般认为磷酸铁锂电池是比较安全的,本质上对于小的磷酸磷酸铁锂电池的确如此,但大容量的电池,内部温度可以超过800度,这超过了磷酸铁锂正极分解的温度。
-
6位大咖!畅谈风光储氢协同助力新型电力系统构建!
会议以“风光储氢协同发展助力实现新型电力系统”为主题,由国际能源网、国能能源研究院主办,中国电科院、阿特斯、明阳智能、隆基氢能、天合储能作为支持单位。近3万人次在线观看。
-
如何发展电池和新能源产业?看两会代表们怎么说
如何发展电池和新能源产业?2023年全国两会已经拉开帷幕,那么,对于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氢能产业,代表们又带来了哪些提案呢?下面就来一起看看吧!
-
于清教:今年中国新能源车产销或超900万辆 锂电池出货量将迈入TWh时代
于清教预测,在乐观情况下,预计2023年中国锂电池的出货量将迈入TWh时代,2025年全球的锂电池出货量预计超2TWh!2023年中国新能源车的产销量预计将突破900万辆甚至冲击千万辆目标。
-
黄奇帆:万亿级美元市场的大布局
近日,第七届中国制造强国论坛在河北保定召开。中国金融40人论坛学术顾问、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在主论坛的演讲中表示,应以制造业为重心,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
杨裕生院士:十措并举推动储能电池发展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今后40年的奋斗任务,人人有责、代代相传。实现“双碳”目标必然要用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发电,建立以新型电力系统为主体的新型能源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