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冠军都喜欢咬金牌?
2021-07-29
中国电源产业网

导语:来自于历届奥组委种种善意的提醒,并没有阻止冠军咬金牌的热情。东京奥运,观众们依旧可以看到这个熟悉的动作。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7月29日电(记者 邢蕊)每届奥运会上,当获得冠军的运动员们站上领奖台上时,总会不约而同地做出同一个动作——咬金牌。
近日,东京奥组委就发文,提醒广大运动员们:东京奥运会的奖牌是不能吃的。“我们的奖牌是用日本民众捐赠的电子设备中的提取物做的,所以没必要咬它们……但我们知道,你们还是会咬。”
东京奥组委社交媒体截图
说来也奇怪,不光是每届奥运会,不管是啥比赛,都会出现“咬金牌”这个经典pose。小编也很纳闷:这个动作到底是怎么做到全球统一的?
在中国民间有一种说法,想知道金子纯不纯,就咬一口试试。如果一咬一口带牙印儿,那就说明这是真金。不过,如今奥运会上的金牌并不是纯金打造的,而是银质镀金的。所以运动员咬金牌,肯定并不是为了测试奖牌的含金量。
国际奥林匹克历史学家协会主席大卫-沃莱钦斯基曾经对这种现象做出过解释。在他看来,运动员咬金牌大多是摄影师的要求:“这是摄影师痴迷的动作,他们认为这个动作更有看点,我不觉得这是运动员自己的想法。”
资料图:东京奥运首金获得者杨倩亲吻金牌。杜洋 摄
2010年冬奥会上,德国雪橇手大卫-莫勒(David Moeller)获得了一块银牌。但是领奖的时候,摄影师还是让他做了咬奖牌的动作。这个耿直的小伙对着银牌狠狠咬了一口,于是晚饭的时候,他发现自己的牙齿断了一截。
其实,网络上对于这个问题的讨论也早已有之。很多网友都从不同的角度解释了这个现象。
有人认为,这可能是人类的一种动物属性,通过感官体验才可以得出感受。所以运动员要通过咬金牌来“品尝”胜利的滋味。也有人认为,竞技体育成王败寇,走上冠军领奖台的运动员们都承受着巨大压力。胜利之后,咬金牌就是他们放松精神的一种方式。
至于这个动作是哪个运动员发明的,目前并没有官方的说法。不过有媒体报道,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美国一位游泳运动员夺冠后把金牌放到了嘴里。这一幕正好被摄像师拍下,随后就成为了风靡一时的画面。很快,咬金牌这个动作就被其他运动员纷纷效仿,后来竟然慢慢成为了奥运会上的一个传统。
资料图:伦敦奥运会跳水女子双人10米台比赛,陈若琳、汪皓为中国再添一金。 记者 廖攀 摄
虽然这个动作无伤大雅,也很容易登上报纸头条。不过,运动员咬得时候还是要注意一点,咬太多,金牌容易贬值。
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时候,奥组委就建议,运动员最好不要使劲咬金牌,因为镀金的成分只占总重量的1.5%,一口下去,可能大几百就没了……
来自于历届奥组委种种善意的提醒,并没有阻止冠军咬金牌的热情。东京奥运,观众们依旧可以看到这个熟悉的动作。中国重剑女子运动员孙一文夺冠后,也在领奖台上轻咬了金牌。不过,在全球疫情还没有结束的情况下,小编觉得最好还是不要摘下口罩的好。毕竟,安全才是第一位的。
编辑:中国电源产业网
来源:大众网
标签:
相关信息
MORE >>-
今年重点优化调整三环内公交道!北京朝阳站交通枢纽年内开通
北京市交通委介绍,东六环改造完工近九成,将于年底具备通车条件。国道109新线高速进度已超九成,今年将建成通车。
-
通州楼市限购政策迎优化,落户或就业家庭不再“双限”
北京市住建委和通州区政府2月6日发布,即日起,在京具备购房资格的四类家庭,可以在通州区购买一套商品住房。新政策变化最大的就是在通州区落户和就业的家庭,只要是符合北京整体限购政策即可,取消了落户、社保或纳税需满3年的要求。
-
聚能环中毒事件频发 警惕所谓“厨房神器”
记者调查发现,在部分电商平台上,一些店家低价兜售燃气聚能环,销量火爆。尽管相关部门长期宣传聚能环并无节能效果且存在重大安全隐患,但由于大量虚假宣传营销推广,消费者自行加装聚能环而引发的安全事故屡屡发生。
-
北京将换发第三代社保卡!能乘公交地铁能停车,功能超多
北京市将大力推进居民服务“一卡通”工作,打造共享共用的服务管理新模式,全力做好第三代社保卡的换发准备工作。
-
更严了!这些食物,开车前别吃
新国标将饮酒驾驶的上限从50mg/100mL降低到了20mg/100mL,也就是说,只要驾驶员血液中乙醇含量超过了20mg/100mL,就属于违法行为。
-
做情绪的主人,是成全自己最好的方式
学会掌握情绪,做情绪的主人,是人生前行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