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第三家持牌个人征信机构获批
2024-11-13
中国电源产业网
导语:我国征信业发展实践探索过程中,坚持“政府+市场”双轮驱动发展战略,个人征信机构是我国征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第三家持牌个人征信机构来了!
11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告批准钱塘征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钱塘征信”)个人征信业务许可。继百行征信和朴道征信后,我国个人征信市场又添一新生力量。
业内普遍认为,作为第三家持牌个人征信机构,钱塘征信的获批有助于深化征信供给侧改革,激发个人征信市场竞争活力,形成公平竞争、有序发展的个人征信市场格局;有助于增加个人征信供给,为金融机构提供更加多样、更加丰富的个人征信产品,助力金融服务提质增效。

设立经营个人征信业务的机构许可信息公示表 发布时间:2024年11月11日
◆ 个人征信市场化取得新突破
我国征信业发展实践探索过程中,坚持“政府+市场”双轮驱动发展战略,个人征信机构是我国征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金融时报》记者梳理发现,2018年以前,我国个人征信市场仅有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一家公共征信机构,信息内容主要以个人金融借贷信息为主。截至2024年9月末,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收录11.6亿自然人信息,其中7.6亿人有信贷信息记录。
为了缓解缺少信贷记录或“薄”信贷记录人群征信服务不足的问题,满足个人消费者、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主等不同客户群体多元化的征信需求,2018年5月,百行征信作为第一家持牌的个人征信机构开业。2020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批准朴道征信个人征信业务许可。朴道征信董事长赵以邗曾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朴道征信与征信中心、百行征信之间是互为补充、错位发展的关系。该机构力图通过市场化机制,采集个人信贷信息以外的信用替代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加工,对个人的信用状况做出判断,帮助金融机构触达客户、识别客户、判断客户,帮助缺乏信贷记录或只有少量借贷记录的人群享受普惠金融服务。
《金融时报》记者获悉,截至9月底,百行征信累计收录7.2亿个人信息主体信息,朴道征信累计收录6.5亿个人信息主体信息,百行征信、朴道征信分别累计服务法人金融机构900多家,今年以来两家机构查询次数合计接近500亿次。业内人士表示,市场化个人征信机构的扩容有利于为市场提供多样化的征信服务,从而增加市场的竞争性和可选择性,提高市场效率,增添市场活力。
据悉,钱塘征信注册资本10亿元。与朴道征信类似,其股东既有国有企业,也有民营企业。同时,钱塘征信按照公司法、公司章程建立了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等现代公司治理结构。
◆ 更好保护个人信息
利用金融科技提供更好的征信服务是持牌机构的努力方向,与此同时,个人信息保护这个问题尤为迫切。《征信业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重申了《征信业管理条例》有关从事个人征信业务的,应当依法取得中国人民银行个人征信机构许可的规定。这意味着持牌个人征信机构将依法接受严格的监管。
征信是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重要数据支撑,也是近年来数据和科技创新应用的重要领域。伴随数据的爆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大量替代数据(即借贷信息以外的数据)被采集、加工,应用于判断信息主体的信用状况,形成了新兴的征信活动。在助力提升缺乏信贷记录或仅有少量信贷记录的“白户”“准白户”等市场主体的金融可得性、便利性等方面,替代数据发挥了重要作用。
“数据作为五大生产要素之一,其相关市场规则和与之相匹配的现代化法治体系开始逐步完善。”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杨东谈到,只有建立数字经济时代下先进的监管体系,优化监管机构的监管能力,才能引导我国数据市场、数据平台,数字经济的全面平衡发展。
钱塘征信有关负责人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钱塘征信设立后,严格按照《个人信息保护法》《征信业管理条例》《办法》等法律法规依法开展个人征信业务,认真执行金融监管各项要求,践行“征信为民”的发展理念,保护好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在市场化法治化轨道上创新发展,助力做好“五篇大文章”。(来源:北京信用协会)
编辑:中国电源产业网
来源:
标签:
相关信息
MORE >>-
国家发改委署名文章:加快制修订社会信用建设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统揽全局,立足我国市场由大到强转变的关键历史阶段,对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问题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为什么要建设、怎样建设、建成什么样的全国统一大市场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
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 关于进一步降低征信服务收费标准的通知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进一步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进一步降低征信服务收费标准的通知》,征信服务收费标准大幅下调。
-
国新办发布会|介绍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有关情况
信用修复是社会信用体系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也是经营主体和人民群众十分关注的一个问题。建立信用修复制度是为了给予失信主体改过自新的机会,推动其主动履行法定义务、纠正失信行为,提升全社会诚信意识。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多项制度和措施,提升企业信用修复效能。但是也要看到,修复规则不统一、部门之间协同不到位、第三方机构与政府部门信息不同步等问题还比较突出。针对这些问题,《意见》作出了明确部署。
-
2024年京津冀晋大学生诚信辩论大赛圆满收官
2024年京津冀晋大学生诚信辩论大赛决赛于线上开展,经过半决赛的激烈角逐,河北大学和北京邮电大学成功挺进决赛,共同角逐总冠军荣誉!
-
《政策资讯》北京市各区政策汇集9.01-9.30
查询北京市各区政府最新发布的支持中小企业的相关政策,了解更多与信用相关的资讯。
-
社会团体是否可以经商办企业?是否可以通过培训等收费?
目前,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法规政策对社会团体举办经济实体无禁止性规定,但要严格履行社团章程等规定的程序,在章程宗旨业务范围内,本着严谨审慎的原则研究决定。




中国电源产业网网友交流群:2223934、7921477、9640496、11647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