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发展面临动力电池回收难困扰
2018-03-30
中国电源产业网
导语: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数据显示,2018年1-2月,新能源汽车销量近7.5万辆,同比增长200%。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入黄金发展期,目前主流车企的目标销量合计已突破70万辆,接近此前国内新能源累计销量总和。然而,随着首批新能源汽车上路已满5年,我国同时迎来动力电池退役“小高峰”,其回收再利用成为新能源汽车行业面临的棘手问题。
据介绍,我国自2010年开始试点新能源车补贴政策,2016年全面推广新能源车。而一般动力电池会在5~6年后退役。这意味着从2018年开始,我国将会有大量的动力电池进入报废期。据推算,到2020年,我国电池累计报废量将达到12万~17万吨。
目前,动力电池大部分为锂电池,其中的有些属于有毒物质,具有强致癌性。本来定位于“绿色环保”的新能源汽车,如果动力电池回收处理不当,会对环境造成多重污染。
“不过,与过去的铅酸电池相比,现在普遍使用的锂电池中的铜、钴、锂等金属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在市场机制调节下,废旧的动力电池将会受到回收处理企业的青睐。”某新能源汽车企业的技术人员表示。多位业内人士认为,新能源汽车电池退役后本身仍具价值,其回收利用方式主要是梯级利用和资源再生利用。
但目前,动力电池整体的回收网络体系还很不健全,无论是梯级利用还是再生利用,都还未真正形成规模,技术也仍待升级。据了解,我国只有少数几家第三方回收企业自建了回收网络,车企、电池企业、回收企业、物流企业协同联动的动力电池回收体系远未建立。
“动力电池退役回收的各环节关键性技术还不够成熟,一些电池回收企业仍采用手工拆解或者传统回收工艺。”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张长令说,采用传统工艺回收处理1吨废旧磷酸铁锂动力电池,不仅无法盈利,反而可能亏损。
今年2月底,工信部等7部委联合制定《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明确汽车生产企业承担动力蓄电池回收的主体责任。
然而,一些细节问题仍然困扰着相关企业,业内人士呼吁制定更加详尽细致的标准。有专家表示,当务之急是尽快解决电池溯源问题,利用新能源汽车监督平台建立电池溯源机制,做到电池从“生”到“死”的全过程可追溯。同时扶持具有研发和提炼能力的企业,特别是引导梯级利用企业与电池企业融合发展,引导再生利用企业与资源材料企业融合发展。
来源:
标签:
上一篇:成都推广新能源汽车超过4万辆
相关信息
MORE >>-
新能源发电有新规则!就近消纳怎么玩?一文看懂官方新政
最近,国家发改委和能源局联合发了个重要通知(发改价格〔2025〕1192 号),专门针对风能、太阳能这类新能源发电的 “就近消纳” 制定了新规则。
-
我国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现状、挑战与未来路径
在全球能源转型浪潮与我国“双碳”目标的有力引领下,新能源已成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力量。本文深入剖析我国新能源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凸显其在能源转型、安全保障、经济动能激发以及国际合作拓展等多方面的关键作用。
-
我国数据中心用电量增速开始放缓
7月,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内蒙古和林格尔新区管委会联合发布了《绿色算力发展研究报告(2025)年》。报告显示,2024年我国数据中心用电量达到1660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比例达到1.68%。
-
“十五五”时期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路径与策略
“十五五”时期是我国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协同发力。通过聚焦数智化与绿色化、强化科技创新与转化、培育新型要素与机制、促进服务业升级,我国有望在全球科技竞争中占据领先地位,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与民生福祉提升的双赢。
-
全球科技趋势与创新发展格局研究(2025)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深入发展,新的“技术-经济”周期正在酝酿,世界正处于第六次技术革命前夕。同时,大国竞争和科技博弈加剧,全球科技创新版图将持续进行深度重构。
-
锂电池再生黑粉进口解封!下滑的电池回收市场会被激活吗?
为推动再生资源循环利用,规范锂离子电池用再生黑粉原料、再生钢铁原料的进口管理,生态环境部、海关总署、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关于规范锂离子电池用再生黑粉原料、再生钢铁原料进口管理有关事项的公告》,自2025年8月1日起实施。




中国电源产业网网友交流群:2223934、7921477、9640496、11647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