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提前退坡,该怎么办?
2018-03-28
中国电源产业网
导语:
2018年3月28日,中国新能源汽车指数(NEVI)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2月NEVI综合指数为33.0,较上月下降20.8。其中,排名前五的城市依次为广州、深圳、上海、北京和成都。
数值上,本月NEVI较上月大幅下降;在城市指数上,广州升至第一位,长沙升至前十。
从本月开始,NEVI的最显著变化在莫过于广州首次超过传统新能源汽车推广的三大重镇——京沪深,跃居首位;同时,以成都、重庆、天津和杭州为代表二线城市NEVI表现相较于一线城市显著提升。虽然本月NEVI从数值上出现显著下滑,但对比去年同期的NEVI历史表现,NEVI总体上依然处于不断成长的轨道之中。
现阶段NEVI在中国城市的快速成长,离不开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推出的一系列财政补贴扶持政策。但如果展望新能源汽车的进一步发展,我们有必要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政策风险做出预判。其中,新能源汽车领域最显著、且最有可能发生的政策风险在于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提前退坡。我们甚至在此给出一个极为大胆的猜想:2018年可能是普遍意义上新能源汽车补贴的最后一年。
具体而言,上述猜想已经在以下三方面初见端倪。
财政部受到补贴政策的压力
其一: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将导致财政部门面对越来越大的支出压力,这可能会倒逼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的提前终结。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是:2016年度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的最近一次清算审核时间是2018年1月18日;与此同时,相关部门即将面对2017年77.7万辆已售新能源汽车所产生约800亿元人民币的补贴金额;以及随时而来2018年更多新能源汽车销量所带来更大规模的财政补贴。在2018年1月20日召开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工信部部长苗圩明确表示“大家担心补贴的政策会调整,实际上这个调整势在必行。”同时,一个非常有趣的细节值得玩味:财政部是此次论坛唯一没有派员参与公开发言的相关部委。
我们不否认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对新能源汽车产业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但如果把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放到更加宏观的角度重新审视,无论是中央财政还是地方财政,都将面临越来越大的支出压力。相比较近年来逐渐增大的民生领域财政支出,针对新能源汽车继续给予财政补贴更像是一种“劫贫济富”的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的政策行为。据此,我们有理由怀疑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未来持续性。
有违市场原则
其二:继续针对新能源汽车给予财政补贴有违市场公平原则。现阶段,新能源汽车中央财政补贴的对象均为纳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推荐车型目录》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对地方财政补贴而言,北京和上海等城市均制定了各具地方特色的“小目录”以“关照”特定企业。
新能源汽车补贴虽然可以对特定企业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发展壮大带来帮助,但总体上却有违市场公平这一基本原则,并形成了事实上的地方保护,进而造成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人为分割。在2018年“两会”期间,有多位全国人大代表聚焦新能源汽车领域,他们建议:“取消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促使新能源车的竞争回归到‘用产品说话’”。这将不仅有助于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促进市场优胜劣汰,同时也将有助于打破地方保护,真正使新能源汽车走向市场化。
补贴政策带来的畸形发展
其三: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导致了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畸形发展。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对市场的扭曲在新能源乘用车市场表现尤为明显。在传统乘用车市场, A级轿车及SUV是是传统乘用车市场的消费主流;与之对应的是,A00级轿车市场份额不足1%,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现阶段的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则表现出另一番景象:从2016年一季度开始,A00级轿车市场份额占比持续提升,2017年全年市场份额占比高达54.5%;在刚刚过去的2018年1-2月份,A00级轿车市场份额继续保持在50%以上,在各细分市场的领先优势非常明显。
虽然这一局面的出现一定程度上归因于“优势领域优先突破”所导致的市场自然结果,但不可否认的是,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对这一结果向极端化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进而导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从供给侧出现符合政策导向,而非消费需求导向的畸形化发展趋势。
小结
基于上述三方面分析,中国现阶段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势必要在未来一年左右出现重大调整。这不仅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即将面对越来越大的财政压力,这更是建立市场公平原则,将新能源汽车市场从政策导向往消费需求导向扭转的重大契机。
基于风险防范角度出发,新能源汽车所有市场参与主体需要以更加积极和主动的姿态迎接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提前退坡,并提前做出应对预案,以迎接新能源汽车市场从政策推动向消费需求推动的巨大转变。
来源:
标签:
相关信息
MORE >>-
新能源发电有新规则!就近消纳怎么玩?一文看懂官方新政
最近,国家发改委和能源局联合发了个重要通知(发改价格〔2025〕1192 号),专门针对风能、太阳能这类新能源发电的 “就近消纳” 制定了新规则。
-
我国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现状、挑战与未来路径
在全球能源转型浪潮与我国“双碳”目标的有力引领下,新能源已成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力量。本文深入剖析我国新能源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凸显其在能源转型、安全保障、经济动能激发以及国际合作拓展等多方面的关键作用。
-
我国数据中心用电量增速开始放缓
7月,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内蒙古和林格尔新区管委会联合发布了《绿色算力发展研究报告(2025)年》。报告显示,2024年我国数据中心用电量达到1660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比例达到1.68%。
-
“十五五”时期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路径与策略
“十五五”时期是我国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协同发力。通过聚焦数智化与绿色化、强化科技创新与转化、培育新型要素与机制、促进服务业升级,我国有望在全球科技竞争中占据领先地位,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与民生福祉提升的双赢。
-
全球科技趋势与创新发展格局研究(2025)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深入发展,新的“技术-经济”周期正在酝酿,世界正处于第六次技术革命前夕。同时,大国竞争和科技博弈加剧,全球科技创新版图将持续进行深度重构。
-
锂电池再生黑粉进口解封!下滑的电池回收市场会被激活吗?
为推动再生资源循环利用,规范锂离子电池用再生黑粉原料、再生钢铁原料的进口管理,生态环境部、海关总署、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关于规范锂离子电池用再生黑粉原料、再生钢铁原料进口管理有关事项的公告》,自2025年8月1日起实施。




中国电源产业网网友交流群:2223934、7921477、9640496、11647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