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 助力新能源汽车产业转型升级
2018-03-23
中国电源产业网
导语:
在政策持续驱动下,我国新能源汽车十余年间实现了从技术受制于人,到主要技术和部件国产化,再到产销量和保有量世界第一的“三级跳”。新能源汽车产业在突飞猛进的同时,也暴露出投机性“骗补”、结构性产能过剩等问题。专家建议,从政策、技术等层面多措并举,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转型升级。
新能源汽车产业2010年被列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2015年实施的“中国制造2025”强国战略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作为未来十大重点发展领域。
数据显示,得益于政策持续扶持和覆盖全产业链的财政补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增速迅猛,自2015年产量突破30万辆以来,产销量和保有量连居世界首位。2017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均接近80万辆,增幅五成以上,保有量占全球一半以上。
目前,我国已形成北京、上海、四川、湖北、广州等8大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记者采访了解到,产业在驱动电机、控制系统集成、电池研发等技术上取得长足进步,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正不断攀升。
北京市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推广走在全国前列。北汽、长安等一批重点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6%。依托设在北京的国家动力电池创新中心,核心零部件和关键技术实现突破,主流续航能力从120公里升至400公里。目前,北京市累计推广纯电动汽车17万辆。
在中部武汉,新能源汽车年产值已突破3000亿元。武汉正打造具备20条固态聚合物电池生产线的国内最大新能源电池供应基地。武汉市新能源汽车的租赁多于销售,市场保有量为2万辆,规划到2022年达到4万辆,并健全配套充电设施。
在西部成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初具规模,以新能源汽车整车项目为代表的一批重大项目正在加快布局建设,相关汽车企业达到36户。为加快推广,成都市出台了鼓励新能源汽车消费的政策,包括新能源汽车不受尾号限行限制、公共停车场首2小时免停车费、购置新车享受补贴等。
中国工程院院士孙逢春说,政策给新能源汽车产业带来强大动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和保有量已确立领先优势,但目前出现了结构性产能过剩。“随着外企进入,中国新能源汽车以往靠政策带来的投机性增长,将向结构性优化发展转变。这需要更加精准、有效的政策供给。”孙逢春说。
针对新能源汽车产业暴露出的骗补、结构性产能过剩等问题,国家相关部委对产业政策作出新调整。一是明确降低新能源汽车的财政补贴,直至2020年财政补贴完全退出;二是计划实施“双积分”政策,根据车企“新能源汽车占比”和“平均燃料消耗量”进行加减分,允许积分交易。
采访中,孙逢春等多位专家和业内人士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利用更多政策杠杆,减缓行业“成长的阵痛”。孙逢春说:“现阶段补贴退坡是必要的”。他建议,用更多政策杠杆来进行支撑,比如将汽车作为节能产品进行节能补贴,同时建议各个领域推广碳积分。
据了解,国外对本国新能源汽车也有多种形式的补贴。例如,美国主要是对消费者进行补贴,补贴方式是税收抵免、购车补助,对企业是交叉补贴,由不达标的企业补贴低排放企业;德国则是降低用车成本,如免缴行驶税、堵车可用公交车道、可与家里第一辆车用同一号牌只交一份保险。
对于防范骗补,一些企业负责人建议,在完善法律制度的同时,宜利用大数据进行精准补贴,或利用物联网技术防范骗补。目前相关的技术已经成熟。
二是利用专业力量组建国家新能源车创新平台。孙逢春建议,政府应该建立以企业为中心的创新中心,在产业政策层面,对电池、电动、电控等前端关键技术、核心装备进行孵化、支持,使我国在核心关键技术方面实现全面突破。
据了解,在创新方面,德国、日本还建立国家新能源车创新平台,整合大学、企业开发共性基础技术;美国在制定产业政策时不限定技术路线,鼓励通过企业竞争催生技术创新等。
一些技术企业负责人认为,对于新能源汽车,哪些是未来主流技术,短时间内难下定论。现在的边缘技术也许在未来就会变成主流,因此政府在制定技术扶持政策时,眼光宜放长远,了解一些非主流技术、非龙头企业,不能“一棒子打死”,只根据几家领头企业和行业协会的情况就制定政策。
三是注重补贴消费端、补贴消费者。除了城市,农村也是新能源电动汽车待开发的消费市场。专家认为,相关市场也可以“自下而上”发展,从经济实用的低速小型电动汽车开始,从农村和城市郊区切入。
孙逢春说,中国农村市场因其价格定位等特点仍有市场空间,政府应更多地从政策杠杆层面进行管理。例如,对于低端市场产品不应该强行取缔,而应该通过供给侧改革和各种政策杠杆,如资金杠杆和政策补贴等进行调整。通过技术创新,资金投入,提升技术门槛实现部委所提出的“提升一批、转换一批、淘汰一批”低端市场企业的目标。
此外,国际经验表明,新能源汽车扶持政策保持持续、稳定对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美国佐治亚州2015年7月取消州政府的税收减免奖励,电动汽车销量大幅下滑。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也依赖政策。新能源汽车退补后短期内出现的滞销,可以通过市场方式慢慢消化,但等到2020年整个补贴完全取消之后,其他的政策如果不能跟上,企业的车型卖不出去,就有可能出现实质性的产能过剩。
专家认为,国家层面亟须对现有政策体系进行系统评估,也需要对非补贴政策工具进行系统研究,需要在科学评估基础上,做好政策的系统研究和规划,为未来政策调整、接力提供政策储备,以防止产能过剩的苗头转化成危机。
来源:
标签:
相关信息
MORE >>-
新能源发电有新规则!就近消纳怎么玩?一文看懂官方新政
最近,国家发改委和能源局联合发了个重要通知(发改价格〔2025〕1192 号),专门针对风能、太阳能这类新能源发电的 “就近消纳” 制定了新规则。
-
我国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现状、挑战与未来路径
在全球能源转型浪潮与我国“双碳”目标的有力引领下,新能源已成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力量。本文深入剖析我国新能源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凸显其在能源转型、安全保障、经济动能激发以及国际合作拓展等多方面的关键作用。
-
我国数据中心用电量增速开始放缓
7月,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内蒙古和林格尔新区管委会联合发布了《绿色算力发展研究报告(2025)年》。报告显示,2024年我国数据中心用电量达到1660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比例达到1.68%。
-
“十五五”时期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路径与策略
“十五五”时期是我国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协同发力。通过聚焦数智化与绿色化、强化科技创新与转化、培育新型要素与机制、促进服务业升级,我国有望在全球科技竞争中占据领先地位,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与民生福祉提升的双赢。
-
全球科技趋势与创新发展格局研究(2025)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深入发展,新的“技术-经济”周期正在酝酿,世界正处于第六次技术革命前夕。同时,大国竞争和科技博弈加剧,全球科技创新版图将持续进行深度重构。
-
锂电池再生黑粉进口解封!下滑的电池回收市场会被激活吗?
为推动再生资源循环利用,规范锂离子电池用再生黑粉原料、再生钢铁原料的进口管理,生态环境部、海关总署、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关于规范锂离子电池用再生黑粉原料、再生钢铁原料进口管理有关事项的公告》,自2025年8月1日起实施。




中国电源产业网网友交流群:2223934、7921477、9640496、11647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