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界应对新能源汽车保持一个清醒的认识
2017-06-12
中国电源产业网

导语:科技部的数据显示,到2016年年底,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量突破50万辆,保有量已超过100万辆,这两个数字,在全球占比都达到了50%。
科技部的数据显示,到2016年年底,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量突破50万辆,保有量已超过100万辆,这两个数字,在全球占比都达到了50%。
50万辆与100万辆,这两个数字如果放在别的产品上,对于中国而言实在不算大,但在新能源汽车这个领域,这是个大数字。而更大的数字在于,新能源汽车的产量和保有量,目前在全球占比都达到了50%。这个数字的确很是惊人。
中国是汽车大国,但并不是汽车强国。之所以是汽车大国,是因为人口数量多,需求大,如果不是北京、上海等特大型城市用行政手段限制购买,中国就更可以称为汽车超级大国。
不是强国,是因为发展时间短,没有驰名的品牌,虽然产量大,但质量总是不尽如人意,比国人期望的汽车品质有一定差距。尽管这种差距在逐年缩小,但尚存距离,核心技术短时间还在后面跟着跑,这是不得不承认的事实。
汽油机的汽车不能领跑,国内资本就把钱投到了新能源车上,于是我们就有了突破50万辆的产量,有了100万辆的保有辆,有了二者占比均达到全球50%的惊人数字。
笔者认为,数字是好看的,但对于新能源汽车,从理论认识到实践发展,从投资巨大到产量超群,汽车界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以使新能源汽车在起步阶段就走正道,让中国另辟蹊径地绕开汽油发动机车,在新能源汽车上引领世界潮流。
从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的角度观察,对新能源汽车的研发,知名车企从很早就开始投入了智慧和资金,这方面以德国和日本为代表。日本五大汽车企业,在日本海啸发生前,即分别投入巨资研发,海啸后更是紧密团结,以更大的精力攻关新能源,另外还有无人驾驶技术。
知名车企对新能源汽车的研发,看似并没有中国快,但路走得比中国扎实。以日本为例,他们对新能源汽车的认识,有些是从根本上颠覆。传统的汽车动力装置,以全新的思维重新定义汽车。笔者认为,这是正路,虽然慢,但是好。
反观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数量上去了,质量也在提高,但需要提及的是对新能源汽车的认识,不能简单地认为所谓新能源汽车就是把汽油发动机拆掉,换上电瓶就是新能源了。
如果我们的新能源停留在只能续航100多公里的水平上,那么这种新能源车的生命力就值得怀疑。“新能源”是一个需要具有无限想象空间的概念,新能源汽车不只是换汤不换药的事,新能源汽车的研发担负着探索、开发人类新动力的历史使命,这一点认识必须强调。
从好的方面说,无论如何,中国在新能源汽车上有动作,并且这个数字已经占到了全球总量的一半,可喜可贺。新能源汽车的中国之路,起步还算令人满意。
另外更为复杂难解之题,是新能源汽车的使用,这又是一个社会问题了,核心是充电难。只有全方位布局好各个环节,新能源汽车的中国之路,才能在全球树起标杆,扛起大旗。
来源:
标签:
相关信息
MORE >>-
北京电源行业协会代表大会
为了积极响应民政 部办公厅《关于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作用为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积极贡献力量的通知》(民办函〔2022〕38号)文件精神,按照协会《章程》,于2022年6月18日-22日召开“北京电源行业协会第四届第四次会议代表大会”圆满结束。因受疫情影响,本届大会采用新媒体网上点播形式召开,各位参会代表通过网上注册、网上投票系统、网上浏览大会文件、视频文件、汇编文件(电子阅读版)、建言献策、意见留言等多种形式,参与大会议程各个环节,先后收到近百件留言,为行业协会全面开展“行业协商、民主监督、参事议事”做出贡献。
-
“电源工业杯”中国电源产品设计创新大赛颁奖仪式在青岛隆重举行
“电源工业杯”中国电源产品设计创新大赛颁奖仪式在青岛隆重举行
-
特斯拉安全靠谱吗?我们采访了ChatGPT!
日前,乘联会发布中国市场3月销量,国内总体乘用车销量榜单前4位均为新能源车型,优势地位明显;放眼前10名,新能源车型占据7席。从实打实的销售成绩来看,车市“油转电”已成为大势所趋。
-
双星陨落,举国同悲——沉痛送别两位院士!
5月22日,双星陨落,举国同悲——沉痛送别两位院士! 一路好走!
-
专题回眸:国家级新能源电动车成果展 行业权威科技成果评审表彰 企业实力产品成果展示平台 共享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盛宴
我国一系列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将相继出台。 《汽车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列为振兴我国汽车工业的战略重点;《规划》明确指出,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战略重点是推动充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和纯电动乘用车及关键
-
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电能行业二级节点启动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南京举办
11月19日,在南京举办的2020中国电子质量品牌建设高峰论坛期间,中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协会电能系统分会、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电能质量专业委员会、北京电源行业协会与浪潮集团公司共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依托浪潮QID平台,共同发起建设电能行业首个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为全国电能行业提供工业互联网提供高效、稳定的标识编码注册和标识解析服务,赋能电能行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