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3000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金将投入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领域
2018-06-29
中国电源产业网

导语:近日,国家发改委发布消息称,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林念修与中国建设银行行长王祖继近日签署《关于共同发起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金的战略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建立战略合作机制,以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为目标,共同发起设立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金。
近日,国家发改委发布消息称,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林念修与中国建设银行行长王祖继近日签署《关于共同发起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金的战略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建立战略合作机制,以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为目标,共同发起设立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金。
据介绍,该基金目标规模约3000亿元,还将通过设立子基金等方式进一步吸引社会资金,基金具体将投向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新能源汽车、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
设3000亿产业发展基金
本次国家发改委与中国建设银行共同发起设立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金目标规模约3000亿元,并通过设立子基金等方式进一步吸引社会资金。
该基金具体将投向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新能源汽车、新能源、节能环保和数字创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工程建设,突出先导性和支柱性,优先培育和大力发展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构建产业体系新支柱。
清华大学研究员范为表示,以前很多地方都曾出现过地方政府成立产业引导基金的方式,而这次是国家发改委第一次从部委层面成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金,体现出中国经济战略转型的决心以及国家对于宏观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视,未来几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有望提速。
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培育发展新动能、获取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领域。近年来,我国在战略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较大,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也在加速。
“十二五”时期,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10年的4%提高到了2015年的8%。
2016年11月,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5%,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制造、生物、绿色低碳、数字创意等5个产值规模10万亿元级的新支柱,并在更广领域形成大批跨界融合的新增长点,平均每年带动新增就业100万人以上。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将提速
近年来,政府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步伐在不断加快。
早在2017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部际联席会议第五次会议期间,林念修副主任与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王用生共同签署了《关于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战略合作协议》。按照该协议,“十三五”期间,国家开发银行将安排不低于1.5万亿元融资总量,重点支持实施《“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21项重大工程和创新平台建设,并通过投贷联动等创新模式,加大对创新型中小企业支持力度。
今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又与中国进出口银行签署《关于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合作协议》。根据协议,中国进出口银行将在“十三五”期间,为企业提供不低于8000亿元融资,重点支持实施《“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明确的新兴产业集群发展、重大工程及相关创新平台建设等。
近一年时间内,国家发改委先后与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签署的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协议,总资金规模超过2.6万亿元。
实际上,除了国家层面大力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外,地方的支持力度也明显加大。
2017年9月,《浙江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行动计划(2017~2020年)》提出,到2020年,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创新能力大幅提高,产业贡献作用明显提升,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2.5万亿元,年均增速超过13%。
2018年初,河北省出台《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文件提出,到2020年,10个专项领域主营业务收入超1.7万亿元,带动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达到5000亿元,占GDP比重达到12%以上。
除此以外,包括江苏、河南、山东、甘肃、陕西等众多省份均出台了明确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并提出了具体的鼓励发展措施。
范为介绍,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整个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中国经济在2007年之前主要依靠出口拉动,2007年到2017年主要靠投资拉动,现在则要转向消费驱动,转向消费型社会,还要致力于提升工业企业的智能化。“未来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将迎来快速发展期。”范为说。
来源:中国电源
标签:
相关信息
MORE >>-
民政部组织召开行业协会商会立法工作启动会
1月3日下午,民政部组织召开行业协会商会立法工作启动会,统一思想、形成共识,部署启动《行业协会商会法》起草工作。民政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张春生出席并讲话。
-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进一步提升电动汽车 充电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国办发〔2020〕39号),支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突破充电基础设施发展瓶颈,推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助力“双碳”目标实现,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
《北京市储能电站建设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解读
为进一步规范我市储能电站建设管理程序,促进储能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新型储能项目管理规范(暂行)>的通知》(国能发科技规〔2021〕47号)、《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加强电化学储能电站安全管理的通知》(国能综通安全〔2022〕37号)、《关于明确本市储能电站监督管理职责分工的意见(暂行)》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文件,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北京市储能电站建设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征求意见稿))。
-
北京市储能电站建设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
为规范本市储能电站建设管理,进一步明确储能电站建设、验收、并网等程序,促进本市储能产业安全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及本市相关管理规定,市城市管理委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了《北京市储能电站建设管理办法(试行)》。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欢迎社会各界提出意见建议。
-
《关于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解读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科技部、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能源局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
2022全国各地换电激励政策一览
关注换电新政策,了解行业新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