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明高:中国300瓦时/公斤动力电池已经接近应用要求
2018-01-10
中国电源产业网
导语:科技部新能源车重大专项动力电池专项研究取得了实质性突破。2020年要产业化的300瓦时/公斤动力电池已经接近应用要求。三个团队中,宁德时代能量密度达到304瓦时/公斤,循环寿命也基本上在1000次左右,安全性也全部通过;另外力神和国轩的团队,循环寿命和能量密度也差不多。
科技部新能源车重大专项动力电池专项研究取得了实质性突破。2020年要产业化的300瓦时/公斤动力电池已经接近应用要求。三个团队中,宁德时代能量密度达到304瓦时/公斤,循环寿命也基本上在1000次左右,安全性也全部通过;另外力神和国轩的团队,循环寿命和能量密度也差不多。

近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就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18)与部分媒体座谈中,百人会执行副理事长,同时兼任国家863 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总体专家组组长欧阳明高,在座谈中提及了上述进展。并介绍,三个团队采用的技术路线大同小异,都是正极高镍三元,负极是硅碳负极。基本上是软包电池,不是方形电池。
欧阳明高解释说,300瓦时/公斤的单体大概能做出200-210瓦时/公斤的电池系统。而2017年底、2018年年初行业的水平是:能量密度单体大概230瓦时/公斤左右,系统大约150瓦时/公斤左右。“就是说我们2018、2019年还需要再提高50~70瓦时/公斤。这个我认为是可以做到的。至于(电芯)350瓦时/公斤、(系统)260瓦时/公斤是我们力争的目标。”
欧阳明高还介绍了另外两大动力电池研究的现状和目标。
一是2025年产业化。希望冲击单体电池400瓦时/公斤的动力电池。他说,300瓦时/公斤动力电池,所需的是负极从碳变成硅碳。400瓦时/公斤动力电池,要变的是正极。“目前可选的正极有好几种,现在我们新能源汽车重点专项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是高容量富锂锰基正极材料,有两个单位承担了前沿基础项目:一个是(中科院)物理所,改善了富锂锰基正极循环的电压衰减,达到的指标是100周之后电压衰减降到了2%以内,应该说这是一个重大的进展。另外一个是北京大学的团队,首次研制出了比容量400毫安时/克的富锂锰基正极,对于400瓦时/公斤应该是没有问题的,甚至可能更高。”
二是固态电池。“固态电池国内有多家研究机构和产业单位在做,包括中科院青岛能源所、(中科院)宁波材料所,(中科院)物理所等,也包括宁德时代新能源、中航锂电等。最近宁波材料所跟赣锋锂业合作,正在推进产业化,计划2019年量产。”
纵览2017年中国动力电池研究现状,欧阳明高给出了以下概括:
第一,锂离子动力电池有望于2020年前实现300瓦时/公斤目标,目前国内外技术研发基本处于同一水平,但安全性研究尚待加强。
第二,作为实现远期目标的两类新体系,锂硫、锂空气电池方面,目前国内外进展相对缓慢,2017年没有看到突破性的进展。
第三,固态电池的研发产业化持续升温,但受到固/固界面稳定性和金属锂负极可充性两大问题的制约,真正的全固态锂金属负极电池还没有成熟,但是以无机硫化物作为固态电解质的锂离子电池出现突破。
第四,中国在高容量富锂正极材料方面2017年取得了一些突破,基于高容量富锂正极和高容量硅碳负极的革新型锂离子电池比锂硫和锂空电池更具可行性。
由此,“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总体专家组对动力电池技术的发展趋势判断做了更新:
2020年,动力电池做到比能量300瓦时/公斤、比功率1000瓦时/公斤,循环1000次以上,成本0.8元/瓦时以内,“这个是确定的”。对应的材料是高镍三元。“镍、钴、锰比例由3:3:3转向6:2:2,就是高镍,镍变成6,再转变到8:1:1,镍变成8,钴进一步降到1,甚至钴进一步降到0.5。负极要从碳负极向硅碳负极转型。这是我们当前的技术变革。”
到2025年,正极材料方面进一步提升性能,比如说富锂锰基材料。“我们2020~2025年,动力电池能量密度从300瓦时/公斤做到400瓦时/公斤,每瓦时成本从8毛钱以内到6毛钱以内。这个时候我们一般的性价比的纯电动轿车合理的里程300—400公里。”
到2030年,“希望在电解质方面取得突破,也就是2025~2030年最大的突破可能在电解质,就是固态电池会规模产业化,电池单体比能量有望冲击500瓦时/公斤”。2030年,常规的性价比车型应该可以达到500公里以上。
编辑:《电源工业》杂志
来源:电动汽车观察家
标签:
相关信息
MORE >>-
刘宝生:电池成 “新时代血液”,深度赋能千行百业
中国电池工业协会理事长刘宝生在IBIE 2025主论坛致辞中表示,随着技术的突破与应用创新,电池正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每一个角落,成为赋能千行百业、驱动低碳转型、实践智能制造的“新时代血液”。
-
李圣甫: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意义的深度剖析
习近平总书记: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不仅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需要,而且是赢得国际竞争主动权的需要。我国作为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必须把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好,增强我们从容应对风险挑战的底气。
-
林毅夫:中国经济的内在逻辑与新挑战
2025年4月28日晚,在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国发院名誉院长、南南学院名誉院长林毅夫教授的著作《解读中国经济: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下的民族复兴之路》更新再版之际,北大国发院、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及北大出版社联合主办北大国发院承泽论坛第39期暨北大博雅讲坛第656期活动,林毅夫教授应邀做主题演讲。
-
欧阳明高:5年后看好这4项技术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在2025泰达汽车论坛上演讲时,点名这四项在未来5年非常有前景的技术。
-
焦点访谈丨能源转型 提质焕“新”
5月3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有序推动绿电直连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首次从国家层面明确“绿电直连”这一新能源供用电新模式的规则框架,旨在促进新能源就近就地消纳,满足企业绿色用能需求。确保能源安全、经济、清洁和可持续供应,对经济稳定增长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风光新能源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正在为能源转型提质焕“新”提供绿色动能,共同引领我们迈向一个更加清洁、可持续的未来。
-
华为侯金龙:积极推进构网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在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举办的新型电力系统发展(崇礼)论坛上,华为董事、华为数字能源总裁侯金龙发表了“积极推进构网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主题演讲。




中国电源产业网网友交流群:2223934、7921477、9640496、11647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