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可信可控的数字安全中心保护屏障——汶川地震十五年
2023-05-12
中国电源产业网

导语: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实时监测机的屏幕上地震波出现剧烈振荡,地震报警器发出刺耳的警报。“汶川!汶川!汶川……”15年前的5月12日,是我们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日子。
15年前的5月12日,是我们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日子。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实时监测机的屏幕上地震波出现剧烈振荡,地震报警器发出刺耳的警报。
“汶川!汶川!汶川……”
全国人民都在心里呼喊,全世界的目光都向这里聚焦……从2009年开始,每年的5月12日被定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今年全球已发生362次3级以上地震
近日,关于全球地震的消息频频登上微博热搜。
据中国地震台网发布的数据统计,今年截至5月9日为止,全球发生3级以上地震362次(6.0级以上49次),其中,中国237次,占全球的65.5%。
历史上全球强震一直很多,如年初2月6日土耳其7.8级强烈地震,已造成土耳其及叙利亚两国超2.3万人遇难。据海外媒体预计,地震造成经济损失或高达200亿美元,占土耳其国内生产总值的2%或以上。地震更造成灾区基础设施大量损毁,并严重影响了网络通讯服务,给救灾工作带来极大麻烦。如土耳其南部的加济安泰普是受影响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地震发生之后当地的互联网流量暴跌了57%,其中加济安泰普北部的卡拉曼马拉什省,遭遇第二次地震后网络流量更是下降了94%,几乎等同于断网。
(土耳其地震造成网络流量下降的数据图表)
土耳其与我国部分领土(云南、贵州、四川、青海、西藏地区)同属“欧亚地震带”,是全球地震较为活跃的地带。那么,这次7.8级的强烈地震会对我国带来联动影响吗?其实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但曾有科学家通过规律统计过欧亚地震带上地震活动增强对中国大陆地区7级以上地震的影响,其结果表明:如果欧亚地震带上,全年地震释放的能量超过全球地震释放能量的50%,其后3年内中国大陆就有比较大的可能性发生7级以上地震;若是欧亚地震带上地震能量比超过50%,且欧亚地震带上发生过8级地震,那么中国可能在3年内发生多次7级以上,甚至8级的地震。这一结果经过了显著性检验,显著性水平为10%,也就是说正确可能性为90%。
欧亚地震带横贯欧亚,土耳其就是其中的一部分 图片来源:陈学忠,李艳娥,王恒信。欧亚地震带地震活动增强与中国大陆地区7级以上地震发生的关系分析[J]。地震,2020,34(1):34-40。
虽然这是一个经验性的统计,对板块运动的许多研究内容欠缺,但也不排除可能性。从长期来看,我们需要对地下深处有更多了解,才有可能预测地震,以及地震后的一系列影响。
保障数据安全
为数字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在地震频发的今天,我国建筑物抗震能力已大幅提升,数据中心核心设备地震安全保护也提上了日程。如今世界正大步由信息时代迈入大数据科技时代,数据已然成为人类文明记录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推动着社会千行百业的蓬勃发展。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提出:到2025年,基本形成横向打通、纵向贯通、协调有力的一体化推进格局,数字中国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并要求数字基础设施高效联通,数字安全保障能力全面提升。到2035年,数字化发展水平进入世界前列,数字中国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于是,数据中心基础设施重要设备新型抗震隔震技术呼之欲出,保障数据安全为数字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在数字化的今天,有形财产的损坏可以重建,但数据丢失带来的损失将无法估量。因此,数据中心的企业机构可综合运用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管理手段和技术措施,将各类数据安全隐患消灭于萌芽阶段。
近年,国家或行业陆续出台或修编多项政策规范:如《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施工及验收标准》GB50462、《数据中心项目规范》、《数据中心建设标准》、《电子工业基础设施及设备安装工程技术规范》、《金融业数据中心能力建设指引》、《数据中心防震技术规程》、《通信通讯附属设施抗震标准》、《数据中心地震保护白皮书》等,均对应用新型的抗震隔震技术提出了要求或指引。其中,国家强制性标准《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施工及验收标准》GB50462的修编工作接近尾声,据说将于2023年年中发布,标准新增了“数据中心的存储设备用机柜、电源的抗震措施”,并提出“3.1.9 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应采取抗震措施。设防烈度为7度(含7度)或以上地区的 A 级数据中心机柜和维持数据中心正常运行的设备应采取隔震措施。”等要求,提高了数据中心基础设施重要设备的抗震标准和要求。
数据中心的“诺亚方舟”
数据中心核心设备隔震的必要性
1.数据集中化,风险加剧
以政府机构、通信、交通、医疗、金融、电力等行业为主的各行业逐步建立大型数据中心完成数据的集中处理。数据的集中也意味着风险的加剧,因此,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已成为急需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2.业务中断对企业影响重大
若企业业务缺乏连续性,一旦关键业务中断将对企业造成重大影响,会直接导致经济损失、生产力损失、名誉损失等。
3.企业数据安全,不容忽视
数据的损坏和丢失会“摧毁”一家企业甚至影响整个行业的产业链和发展。美国德克萨斯州大学较早的一次调查显示:“只有6%的公司可以在数据丢失后生存下来,43%的公司会彻底关门,51%的公司会在两年之内消失。”
因此,我们应共同努力打造数据中心的“诺亚方舟”。对数据中心及机房进行全场景地震安全保护,通过高效可靠的解决办法,保障企业或机构数据中心重要设备安全,积累“数据资产”,提升核心竞争力。目前,在我国铁路、医疗、银行、通信、能源、机场、核电站等领域均已开展部署或实施对数据中心重要设备地震保护。
(安装案例)
将来,数据中心地震保护还需继续深耕,应用新型抗震隔震科技来实现数据的可靠存储,筑牢可信可控的数字安全中心保护屏障,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做贡献。数据,赋予文明历久弥新的生命力,用数据留下记忆,让文明得以永续!
(1)加入中电源云学苑,自助学习,获得全国通用证书并终身有效。感谢转发分享。
http://www.cpsa.org.cn/default.ashx
编辑:中国电源产业网
来源:《电源工业》编辑部
标签:
相关信息
MORE >>-
模块化,最大程度提升数据中心效能的UPS方案
台达创立于1971年,为全球提供电源管理与散热解决方案。近年,台达已逐步从关键元器件制造商迈入整体节能解决方案提供者,深耕“电源及元器件”、“交通”、“自动化"与“基础设施"四大事业范畴。
-
备电+储能,UPS与锂电池在数据中心的新模式
台达创立于1971年,为全球提供电源管理与散热解决方案。近年,台达已逐步从关键元器件制造商迈入整体节能解决方案提供者,深耕“电源及元器件”、“交通”、“自动化"与“基础设施"四大事业范畴。
-
捷益达电子——数据中心16柜双排方案
捷益达双排方案为客户成功建设了一套高效、稳定的数据中心系统,满足了客户对数据中心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要求。
-
如何计算数据中心算力与算效
为了保证数据中心(智算中心)后期安全营运,提前规划好智算中心的算力、算效以及研究相关政策,是很关键的一步。
-
北京首个大规模存储数据中心完成转型升级!可用智能算力1000P
由北京科信盛彩云计算有限公司投资运营的科信云数据中心完成转型升级,腾退存储机柜约1000架,上架智算服务器近200台,可提供约1000P的算力服务,成为全市首个大规模存储数据中心转型智算中心的成功案例。
-
国家数据局: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算力总规模超过146万标准机架
国家数据局数字科技和基础设施建设司司长杜巍在回答记者相关提问时表示,数字经济时代,算力是新质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