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中的冬奥云数据中心长啥样? 我们去阿里“秘密基地”走了一遭
2018-09-28
中国电源产业网

导语:有这样一个地方,曾经承载阿里双十一每秒千万级的流量请求,现在既运营着阿里自研业务,同时还是阿里云的北方数据心脏,未来还将负责冬奥会数据的处理和支撑,抱着一探究竟的心思,我们随数字万里行团队来到了这个保密性极高的阿里张北数据中心。
有这样一个地方,曾经承载阿里双十一每秒千万级的流量请求,现在既运营着阿里自研业务,同时还是阿里云的北方数据心脏,未来还将负责冬奥会数据的处理和支撑,抱着一探究竟的心思,我们随数字万里行团队来到了这个保密性极高的阿里张北数据中心。
阿里张北数据中心园区实拍
如果我们也给互联网分个AB面的话,日常频繁用到的各类互联网应用算是A面,那么在各种高墙深院背后的数据中心就是B面,透过阿里数据中心也能一窥互联网的底层设施。
张北数据中心对应的就是阿里云云服务器ECS的华北三区,华北三区于2017年三月份开服,当时还带动了阿里云云服务器20%的降价,现在它有一个更引人注目的名字——北京冬奥云数据中心。
阿里张北数据中心2号园区外景
北京冬奥云数据中心当然不是单个园区,我们本次主要参观的一期2号园区2015年开始建设,从荒地到投产只用了11个月,曾经创下了建设速度最快的数据中心记录,当然现在记录已经被刷新到了7个月。这是由于张北数据中心在建设时采用了模块化设计,机电、制冷乃至建筑等都采用模块化设计,在工厂提前预制,现场只需安装调试,而不必像以前一样繁琐施工,从而大大减少工期。
张北县地处河北省西北部,到北京距离200多公里,是离京津地区最近的高原地区,夏天气候凉爽是避暑胜地。距离近意味着能起到类似同城的效果,可以降低网络延迟,高海拔意味着气温低,张北既是“风口”也是“日都”,全年平均气温2.6℃,境内常年平均风速6米/秒,年平均日照时数2897.8小时,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带来大量风能和太阳能,给数据中心提供了清洁能源。
张北当地太阳能电池板
张北当地成规模的风力发电机
张北全年好于二级天数346天,良好的空气状况也能让阿里数据中心可以采用更节能的新风自然冷散热方案,目前已经在阿里张北数据中心的2号园区部分应用。参观时遇上一年中最热的8月份,但是1号和2号园区的PUE(能耗比)都在1.3以下,考虑到阿里云数据中心的服务器规模,以及使用的清洁能源,节电效果还是比较显著的。
据了解,张北数据中心年平均PUE为1.20,优于国家标准40%,相当于每年可节省5.9万吨的碳排放。北京冬奥云数据中心每个可用区可用IT功率是核心城市传统数据中心的2至4倍以上,可用区之间平均网络延时低于核心城市20%以上。
在今年6月7日的云栖大会·上海峰会上,北京冬奥组委与阿里云联合揭牌北京冬奥云数据中心,主打特色就是大规模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结合阿里云软硬各方面都较为先进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打造全球首个真正意义上的“云上奥运”。此前平昌冬奥会期间,阿里首次向外界系统阐释了“云上奥运”理念,并发布阿里云ET奥运大脑,阿里云的北京冬奥会支撑工作无疑会更加驾轻就熟。
阿里云总裁胡晓明表示,基于冬奥云数据中心,阿里云将为北京冬奥会量身打造全方位的创新技术平台,提供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IoT、大数据等技术与体育赛事相结合,从数字化运营、数字化体验、数字化竞技、数字化传播四个方面推动奥运的数字化升级。
作为阿里云对外服务的最大核心地域节点之一,张北数据中心预计为两百万中小企业提供包括弹性计算、数据库、云存储、人工智能等产品技术和服务,是目前国内最先进的云计算节点之一,阿里巴巴集团的淘宝、天猫、UC、高德、优酷等主要应用也在其上稳定运营。
在软件方面,张北数据中心采用了阿里云自主研发的飞天操作系统,可以将单集群上万台服务器连接成一台“超级计算机”,飞天是全球极少数已经实现的万台级数据中心操作系统。
2017年的双十一交易峰值是每秒 32.5 万次,支付宝支付峰值达到每秒25.6万笔,数据库处理峰值达到每秒437万次,都创下了新纪录,阿里有迫切的需求在基础设施层面大量投入,从网络到IDC到异构硬件到系统软件和中间件再到数据库系统的一整套技术解决方案,既是阿里发展自身业务的根基,也成为阿里云能引领国内云服务行业的重要缘由。
同大多数互联网顶级企业一样,阿里对“互联网B面”的认知和技术呈曲线式发展,阿里的其他黑科技也在逐步研究和铺展,比如高精度数据中心(IDC)智能机器人“天巡”,可以完成数据中心的日常巡检、远程任务调用等工作;“麒麟”浸没式液冷服务器,可使数据中心PUE逼近理论极限值1.0等技术,毫无疑问的是,阿里和一众互联网企业对数据中心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
编辑:编辑部
来源:《电源工业》杂志
标签:
相关信息
MORE >>-
模块化,最大程度提升数据中心效能的UPS方案
台达创立于1971年,为全球提供电源管理与散热解决方案。近年,台达已逐步从关键元器件制造商迈入整体节能解决方案提供者,深耕“电源及元器件”、“交通”、“自动化"与“基础设施"四大事业范畴。
-
备电+储能,UPS与锂电池在数据中心的新模式
台达创立于1971年,为全球提供电源管理与散热解决方案。近年,台达已逐步从关键元器件制造商迈入整体节能解决方案提供者,深耕“电源及元器件”、“交通”、“自动化"与“基础设施"四大事业范畴。
-
捷益达电子——数据中心16柜双排方案
捷益达双排方案为客户成功建设了一套高效、稳定的数据中心系统,满足了客户对数据中心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要求。
-
如何计算数据中心算力与算效
为了保证数据中心(智算中心)后期安全营运,提前规划好智算中心的算力、算效以及研究相关政策,是很关键的一步。
-
北京首个大规模存储数据中心完成转型升级!可用智能算力1000P
由北京科信盛彩云计算有限公司投资运营的科信云数据中心完成转型升级,腾退存储机柜约1000架,上架智算服务器近200台,可提供约1000P的算力服务,成为全市首个大规模存储数据中心转型智算中心的成功案例。
-
国家数据局: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算力总规模超过146万标准机架
国家数据局数字科技和基础设施建设司司长杜巍在回答记者相关提问时表示,数字经济时代,算力是新质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