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一扒特斯拉的降成本逻辑
2020-05-11
中国电源产业网

导语:特斯拉每一代电池系统的升级,都是多种技术创新共同发力,形成最大的共振动效果,“集成”是它最大的优势,每一次的集成都会实现上述5个“去掉”中的前4个,这是第一种形式的“减法”,也可以叫代际减法。像是superbottle、Model Y的后车身铸造件、penthouse集成的DCDC/OBC、热泵系统等。
很明显,降低成本最粗暴、有效的方法就是:减。
去掉冗余的功能,去掉多余的零件,去掉繁杂的工艺,去掉高昂的材料,去掉中间商赚差价。
特斯拉每一代电池系统的升级,都是多种技术创新共同发力,形成最大的共振动效果,“集成”是它最大的优势,每一次的集成都会实现上述5个“去掉”中的前4个,这是第一种形式的“减法”,也可以叫代际减法。像是superbottle、Model Y的后车身铸造件、penthouse集成的DCDC/OBC、热泵系统等。
在每一个技术或平台形成后,在这个技术框架内,它会进行微创新,这些细小的举措,会实现上述5个“去掉”中的中间3个,这是第二种形式的“减法”,也可以叫代内减法。这个在Model 3/Y平台技术上体现的尤为明显,这里举几个例子,以示说明。
以电芯为例,从松下到LG,是一次降本;从LG再到宁徳,是二次降本;从外购,到自制,是三次降本。这很马斯克的第一性原理,原材料的价格都是透明的,成品价格取决于你如何来得到这个产品。对于电芯这种核心部件,成本的大头,当供应商不能满足特斯拉的成本降低速度,自制是必然的尝试。
电芯的降本是主要的大头,其次是BMS,在最开始的方案中,一个模组有两个FPC,一个是用于正常的性能方面的监控和控制,另一个是用于安全保护(即过压/过充等)。分别对应有两组芯片,如果采用一条FPC,是不是相对应的硬件(芯片等)也可以一起去掉?这样能够大大降低成本。
另一个典型代表是灌胶。作为M3/Y平台最大的工艺亮点,也历经了减配的过程。最右侧的是较早版本的Model 3,灌胶对整个电芯进行了全覆盖,并且相当的厚度,在胶的最外面还有一层透明的塑料防护盖。这个灌胶从开始就有两个版本,一个是深绿色,一个是深蓝色,它的作用很多,概括地讲:隔热、隔绝氧气、缓冲、电气防护、冷凝水防护,防护铝丝。
到了Model Y则只有薄薄的一层胶,单从胶量上降低了2/3左右,中间还有孔隙,工艺上也将简化,功能上只对铝丝防护、电气防护还有些相当的作用。
但这并非是直接出现到Model Y上的,我们在群里讨论时,就发现从去年国产的Model 3中就已经向这种方案在切换了,如下图。
Munro只是拆了个别的车型,很难看到整个产品的迭代过程,他并不了解Model 3所做的这些细节工作。
如果你能长期地跟踪这些产品不同版本之间的变化,就能够梳理出特斯拉很多的这些“小动作”。这些是支撑Model 3能持续降价的资本,这些是需要设计的变更,也需要历经方案的论证,所以不会在一开始就展开。这在MODEL S上也有很深的烙印。
对于像直接更换国产供应商,再次降低成本,则是相对容易。
每一代的产品,特斯拉很喜欢在初始做出一个完善充足的基础版,而后便一路“减减减”,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对消费者是不公正的,这种减配是无法查看到的。
除了电芯外,还有些零部件特斯拉也在或即将进行自制,这是去掉中间商差价的有效手段,玩着玩着,他就不带你玩了,这也很特斯拉。这个动向或苗头,正是BYD的模式——只不过,BYD正在引进来,走出去。
这俩哥们,一个向左,一个向右。
编辑:中国电源产业网
来源:知化汽车
标签:
相关信息
MORE >>-
聊聊刀片电池的BMS采样板连接方式
刀片电芯是最近几年在汽车电池包上应用得比较广泛的产品,作为一种新的产品应用,它给BMS采样板也带来了一些新的使用场景。
-
BMS电池管理系统都管了些啥?
BMS主要负责监测电池组的电压、电流、温度等关键参数,可实现调节电池电压均衡、控制电池的充放电过程、SOC的估算、SOH和SOP的状态监测、温度监控、故障诊断与保护等功能。
-
案例分析:从钳位电路引出的BMS电源电压抬升问题
对于SBC来讲,其上的线性电源被用来给一些数字电路供电,或被当成参考电压源,但是这些线性电源可能也不具有灌电流的能力,外部输入的信号如果钳位到此电源或者上拉到此电源,就会产生电压抬升的问题。
-
新能源未按要求配储,不得并网,不予调度?支持还是反对?听听各方的声音
市发改委及有关部门下一步,将继续做好新能源产业发展有关工作,围绕“风光氢储”等新能源应用场景,构建多元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为我市重振雄风贡献能源力量。
-
案例分析:BMS电气测试中短路保护测试出现的硬件故障
作者举例子来说明在电气测试中的短路保护测试中出现过的问题,请参考。
-
2022十大汽车政策盘点丨利好政策频出 充电桩市场规模有望突破千亿元
今年以来,伴随我国新能源车销量持续冲高,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速度也在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