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毛泽东与革命者们的这张合照,背后有什么故事?
2025-01-23
中国电源产业网

导语:就像毛泽东自己说的那样: “到了1920年夏天, 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 我成了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
105年前,1920年1月18日,青年毛泽东与几位革命者在陶然亭慈悲庵留下一张珍贵合照, 这背后有什么故事?
图:左四为毛泽东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湖南各校学生展开一系列反日爱国运动。
敏锐觉察到时代浪潮变化的毛泽东于1919年7月14日,“以宣传最新思潮为宗旨”创办了《湘江评论》,宣传新文化,而这些行为受到湖南督军兼省长张敬尧的暴力镇压。
随着双方矛盾不断激化,驱张运动爆发。
1919年底,毛泽东率驱张代表团抵京,为驱张运动宣传造势,争取舆论和各界援助。
1920年1月18日,他们和辅仁学社在京成员,选择在偏僻幽静的陶然亭慈悲庵,秘密集会,共商驱张对策,秘密集会结束后,年轻的爱国革命者们在慈悲庵前的古槐下合影留念。
在京驱张期间,毛泽东白天四处奔波,联络湖南在京的学生、学者、议员、名流绅士等,宣传驱张的意义,晚上起草、审读大量稿件,每天发出上百份文稿。
毛泽东多次向北洋政府上书请愿,将张敬尧卖国、贪腐等种种罪行昭告于天下。
在毛泽东和驱张代表们一次次请愿、一张张电文、一声声呼吁的攻势下,各种“保张团”“卖乡党”,纷纷土崩瓦解,张敬尧在湖南的反动统治变得岌岌可危。
1920年6月,张敬尧最终被逐出湖南。
除此之外,1919年12月至1920年4月,毛泽东在京期间还与李大钊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并在李大钊的指导下如饥似渴地阅读了《共产党宣言》、《阶级斗争》、《社会主义史》等书。
也正是在这时,毛泽东踏上了马克思主义道路。 就像毛泽东自己说的那样: “到了1920年夏天, 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 我成了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来源:CCTV国家记忆)
编辑:中国电源产业网
来源:电源协会行业党支部
标签:
相关信息
MORE >>-
感悟“八项规定改变中国”系列谈一刻不停 持续用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坚持作风从严,抓住作风建设重点,锲而不舍纠治“四风”,重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持续狠刹享乐主义、奢靡之风,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坚守,一年接着一年抓,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
如何理解“党性就是最大的德”,总书记这样说
“党性就是最大的德”,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性问题上提出的一个重要论断。在全党正在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之际,深刻理解和把握这一重要论断,对于深化“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的理解和认识,更好地推进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作风建设、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都具有重要意义。
-
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阿斯塔纳宣言
中国-中亚机制成员国元首认同本地区战略意义和在平等、相互尊重、互惠互利原则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多边合作的重要性,声明将继续巩固六国友好关系、深化政治互信、拓展经济合作。
-
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电源行业协会组织科技部、装备部等专家到志成冠军集团进行考察调研行业走访活动
5月29日,电源行业协会组织科技部、装备部等专家走进广东志成冠军集团进行了考察调研活动。
-
“紧日子”与“好日子”(思想纵横)
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持续走深走实之际,中共中央、国务院前不久印发了修订后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进一步拧紧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的制度螺栓。
-
人民日报三连评:基层干部,如何应对“既要又要还要”苦衷
很多基层干部不怕急难险重,怕的是时间精力在无谓的事务中空耗;
不怕各方要求高,怕的是拍脑袋决策、不了解现实情况瞎指挥;
不怕职责范围内的“烫手山芋”,怕的是甩锅推活带来的额外压力。近日,“人民日报评论”连续三天推出文章,对“既要又要还要”这一话题展开深入探讨,内容发人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