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第一个增强党性文件的由来
2023-04-11
中国电源产业网

导语:1941年7月1日,中央政治局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下称《决定》)。这是建党以来第一个,也是迄今为止唯一的一份中央政治局通过的以增强党性为主题的文件。
1941年7月1日,中央政治局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下称《决定》)。这是建党以来第一个,也是迄今为止唯一的一份中央政治局通过的以增强党性为主题的文件。
为什么中央恰恰在这个时候而不是在更早的时候提出党性的问题?为什么党在这个时候如此突出地、特殊地强调增强党性,把“党性”作为一个独立的概念写入中央的决议?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秘书长任弼时于1942年7月14日到中央党校做长篇报告,具体而详细地回答了这些问题。
● 任弼时谈到了三点原因。
党员队伍迅速壮大,新党员思想复杂党性薄弱,迫切需要进行党性教育。抗日战争前,中共党员只有四五万人,但抗日战争爆发后,党员队伍迅速扩大,到了1940年代初,就达到了80万人,其中75万都是新党员。党员队伍的迅速膨胀带来了很多问题,因为如此大规模的新党员大都是在统一战线环境下入党的,没有经受过革命战争和艰苦环境的严格考验,阶级成分、思想观念和入党动机复杂,党的观念不强,思想不统一,导致党的组织不巩固。
党在中国社会所处的地位和所面临的任务迫切要求党在思想和行动上的集中统一。抗日战争爆发后,党、军队和根据地都不断发展壮大,从地区性的主要在陕北的党成为了全国性的党。在这样的政治局面下,国民党一方面想和共产党合作,但另一方面又想削弱共产党的力量,采取多种办法收买、拉拢、分裂八路军、新四军,制造党和军队的对立。这种严峻复杂的局面下,中国共产党要坚持抗战,就必须严明纪律、统一思想、统一行动。这就迫切要求党员干部增强党性锻炼。
党和军队中出现的个人主义、独立主义、分散主义等违反党性的倾向是危险的,不立即纠正就有失败的危险。一是共产党所处的落后的社会经济环境,使得各个阶层、各个阶级的不同的思想意识影响到党和党员思想上的统一;二是党员的出身主要是农民和小知识分子,自由散漫的无组织无纪律思想、极端个人主义倾向和习惯严重影响到组织上的统一;三是抗日战争以后党和军队所处的长期的分散的游击战争环境,很多根据地远离中央,各自为政,容易滋生分离主义对抗中央的倾向。
上述原因造成了在党员干部尤其是党和军队的高级干部中存在着严重的违反党性的倾向。中央担心,如果这些现象不及时纠正任其发展,就会破坏党的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和统一纪律,可能发展到小组织活动和派别斗争,一直到公开反党,使党和革命受到极大损害。而有这些倾向的个人如不改正,也会身败名裂。
这一文件发出以后,成为延安整风期间党员干部的重要学习文件之一,对全党尤其是领导干部起到了教育作用,对于加强组织纪律性,自觉改造错误思想倾向,统一思想认识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使党在政治上组织上和思想上更加统一更加巩固。如任弼时所说,这一文件发布之后,党比以前更加进步了。
(1)加入中电源云学苑,自助学习,获得“全国通用证书“”并“终身有效”
(2)有课件、平时讲课的老师,欢迎加入云学苑,分享经验,共同收益
http://www.cpsa.org.cn/default.ashx
联系电话:010-83526510 / 63531554 13021232082
编辑:中国电源产业网
来源:电源协会党支部
标签:
相关信息
MORE >>-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全文)
1988年9月5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 2010年4月29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第一次修订 2024年2月27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第二次修订。
-
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综述
站上新的起点,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党自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我们必将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昂首阔步、一往无前!
-
八项规定何以深刻改变中国?
中央八项规定刚出台时,曾有人担心会不会是“一阵风”。十一年过去了。如今,中央八项规定依然有着强大威慑力,成为中国共产党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手段和党的作风建设的“金色名片”。
-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审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8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4年经济工作;听取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工作汇报,研究部署2024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审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
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知识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文化建设方面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内涵十分丰富、论述极为深刻,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我们对相关知识点进行了梳理,供学习参考。
-
深化主题教育必须用好“一线工作法”
主动践行“一线工作法”,深入基层,体察民情、倾听民声、关注民生,聚焦促发展的“具体问题”、惠民生的“关键小事”、保稳定的“急难险重”精准施策,才能更好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