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的借薪收据
2023-03-31
中国电源产业网

导语:李大钊接济过包括刘仁静、曹靖华等人在内的许多贫困学生,这几张就是他的借薪收据。他的公而忘私、舍己为人,真正达到了“忘我”的境地。
李大钊接济过包括刘仁静、曹靖华等人在内的许多贫困学生,这几张就是他的借薪收据。第一张印有“北京大学用笺”抬头的信纸,“今借用大洋叁佰元”,中间两张是专用的“北京大学教职员借薪收据”,金额分别是63元和175元。最后一张的数额较大,是1924年6月5日,于树德代收的400元的借款单据,几乎等于李大钊一个半月工资。当时,正受到京师警察厅通缉的李大钊,接到党中央派他率团去苏联参加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的通知。临行前,他委托于树德到北大借款400元,作为了党组织的活动经费。
李大钊的公而忘私、舍己为人,真正达到了“忘我”的境地。1920年10月,李大钊在北大红楼图书馆主任室秘密召集会议,成立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并当众宣布每月从个人薪俸中捐出80元为开展各项活动的费用。很多时候,明明工资已经捉襟见肘,李大钊还继续写借条让人到北大会计室领取,发工资的时候再扣除。在已知的早期共产主义者中,李大钊是每月资助革命最多的人。
为了革命同志,李大钊不仅仅借款,连心爱之物也捐出来。1924年在莫斯科期间,时近寒冬,他见罗章龙衣着单薄,随即取出自己所带毛毯相赠。罗章龙一再推辞,但李大钊再三坚持。事后,罗章龙才知道这条毛毯跟随李大钊多年,上面有赵纫兰一针一线缝上的蔷薇刺绣和文字。
据资料记载,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大学教授收入相当丰厚,而且北京的生活成本较低。一个小家庭的用费,每月大洋几十元即可维持。如每月有100元,便是很好的生活。本来,李大钊可以安安稳稳地拿着高工资在北大教书,过着富足的生活。但是,为了寻求真理,他偏偏选择了一条最艰难的道路,用自己的苦难和动荡才换来了今天的幸福和安稳。
李大钊英勇就义以后,中外记者到他租住的府右街朝阳里3号家中采访时,震惊不已。《晨报》《京报》等纷纷报道,“李夫人回家后,仅一元之生活费”,就连日本人主办的《顺天时报》也撰文曰:“李大钊平昔不事储蓄,身后极为萧条。”
李大钊就义之后,他的生前好友,纷纷为赵纫兰及孩子们捐款。这其中还包括北大同事沈尹默代领的两张“北京大学教职员借薪收据”,时间是1927年5月30日和6月8日,金额分别是224、264元。李大钊一生中的借款,从来都是慷慨地用于党的事业和其他同志,这一次终于用在了自己的家人身上。(来源:人民政协报)
编辑:中国电源产业网
来源:电源协会行业党支部
标签:
上一篇:“真正革命功臣是全国老百姓”
相关信息
MORE >>-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全文)
1988年9月5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 2010年4月29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第一次修订 2024年2月27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第二次修订。
-
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综述
站上新的起点,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党自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我们必将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昂首阔步、一往无前!
-
八项规定何以深刻改变中国?
中央八项规定刚出台时,曾有人担心会不会是“一阵风”。十一年过去了。如今,中央八项规定依然有着强大威慑力,成为中国共产党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手段和党的作风建设的“金色名片”。
-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审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8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4年经济工作;听取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工作汇报,研究部署2024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审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
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知识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文化建设方面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内涵十分丰富、论述极为深刻,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我们对相关知识点进行了梳理,供学习参考。
-
深化主题教育必须用好“一线工作法”
主动践行“一线工作法”,深入基层,体察民情、倾听民声、关注民生,聚焦促发展的“具体问题”、惠民生的“关键小事”、保稳定的“急难险重”精准施策,才能更好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