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的借薪收据
2023-03-31
中国电源产业网

导语:李大钊接济过包括刘仁静、曹靖华等人在内的许多贫困学生,这几张就是他的借薪收据。他的公而忘私、舍己为人,真正达到了“忘我”的境地。
李大钊接济过包括刘仁静、曹靖华等人在内的许多贫困学生,这几张就是他的借薪收据。第一张印有“北京大学用笺”抬头的信纸,“今借用大洋叁佰元”,中间两张是专用的“北京大学教职员借薪收据”,金额分别是63元和175元。最后一张的数额较大,是1924年6月5日,于树德代收的400元的借款单据,几乎等于李大钊一个半月工资。当时,正受到京师警察厅通缉的李大钊,接到党中央派他率团去苏联参加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的通知。临行前,他委托于树德到北大借款400元,作为了党组织的活动经费。
李大钊的公而忘私、舍己为人,真正达到了“忘我”的境地。1920年10月,李大钊在北大红楼图书馆主任室秘密召集会议,成立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并当众宣布每月从个人薪俸中捐出80元为开展各项活动的费用。很多时候,明明工资已经捉襟见肘,李大钊还继续写借条让人到北大会计室领取,发工资的时候再扣除。在已知的早期共产主义者中,李大钊是每月资助革命最多的人。
为了革命同志,李大钊不仅仅借款,连心爱之物也捐出来。1924年在莫斯科期间,时近寒冬,他见罗章龙衣着单薄,随即取出自己所带毛毯相赠。罗章龙一再推辞,但李大钊再三坚持。事后,罗章龙才知道这条毛毯跟随李大钊多年,上面有赵纫兰一针一线缝上的蔷薇刺绣和文字。
据资料记载,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大学教授收入相当丰厚,而且北京的生活成本较低。一个小家庭的用费,每月大洋几十元即可维持。如每月有100元,便是很好的生活。本来,李大钊可以安安稳稳地拿着高工资在北大教书,过着富足的生活。但是,为了寻求真理,他偏偏选择了一条最艰难的道路,用自己的苦难和动荡才换来了今天的幸福和安稳。
李大钊英勇就义以后,中外记者到他租住的府右街朝阳里3号家中采访时,震惊不已。《晨报》《京报》等纷纷报道,“李夫人回家后,仅一元之生活费”,就连日本人主办的《顺天时报》也撰文曰:“李大钊平昔不事储蓄,身后极为萧条。”
李大钊就义之后,他的生前好友,纷纷为赵纫兰及孩子们捐款。这其中还包括北大同事沈尹默代领的两张“北京大学教职员借薪收据”,时间是1927年5月30日和6月8日,金额分别是224、264元。李大钊一生中的借款,从来都是慷慨地用于党的事业和其他同志,这一次终于用在了自己的家人身上。(来源:人民政协报)
编辑:中国电源产业网
来源:电源协会行业党支部
标签:
上一篇:“真正革命功臣是全国老百姓”
相关信息
MORE >>-
感悟“八项规定改变中国”系列谈一刻不停 持续用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坚持作风从严,抓住作风建设重点,锲而不舍纠治“四风”,重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持续狠刹享乐主义、奢靡之风,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坚守,一年接着一年抓,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
如何理解“党性就是最大的德”,总书记这样说
“党性就是最大的德”,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性问题上提出的一个重要论断。在全党正在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之际,深刻理解和把握这一重要论断,对于深化“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的理解和认识,更好地推进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作风建设、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都具有重要意义。
-
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阿斯塔纳宣言
中国-中亚机制成员国元首认同本地区战略意义和在平等、相互尊重、互惠互利原则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多边合作的重要性,声明将继续巩固六国友好关系、深化政治互信、拓展经济合作。
-
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电源行业协会组织科技部、装备部等专家到志成冠军集团进行考察调研行业走访活动
5月29日,电源行业协会组织科技部、装备部等专家走进广东志成冠军集团进行了考察调研活动。
-
“紧日子”与“好日子”(思想纵横)
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持续走深走实之际,中共中央、国务院前不久印发了修订后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进一步拧紧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的制度螺栓。
-
人民日报三连评:基层干部,如何应对“既要又要还要”苦衷
很多基层干部不怕急难险重,怕的是时间精力在无谓的事务中空耗;
不怕各方要求高,怕的是拍脑袋决策、不了解现实情况瞎指挥;
不怕职责范围内的“烫手山芋”,怕的是甩锅推活带来的额外压力。近日,“人民日报评论”连续三天推出文章,对“既要又要还要”这一话题展开深入探讨,内容发人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