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讲堂”迎来新一期讲座,推动二十大精神转化为建功新时代强大力量
2023-02-06
中国电源产业网

导语:“初心讲堂”在中共四大纪念馆迎来第32讲,围绕着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展开。纪念馆特邀中共上海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教授王公龙为党员开展题为《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专题讲座。
2月3日,“初心讲堂”在中共四大纪念馆迎来第32讲,围绕着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展开。
2023年是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中共四大纪念馆特邀中共上海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教授王公龙为党员开展题为《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专题讲座。
一个小时的演讲中,王公龙分析了党的二十大召开的历史背景与重大意义,概括了党的二十大报告的主题、框架和特征,讲述了二十大报告的主要内容和理论创新,以及怎样在学懂弄通做实二十大精神上下功夫。他指出,在深刻把握“是什么”“为什么”的同时,也要深刻把握“一以贯之”和“与时俱进”,进一步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转化为建功新时代、奋进新征程的强大力量。
王公龙告诉记者,希望通过此次讲座,让党员们更全面、系统、深入地了解党的二十大精神。党的二十大报告内涵非常丰富,值得我们深入学习思考。特别是对于青年党员而言,中国当下的发展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有活力的时期,是年轻人最能展现聪明才智的时期。但是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有能力的人,能够奋发向上的人。希望通过讲座让年轻人有蓬勃向上的朝气,在工作中踏踏实实做出成绩。有志于在国家发展大的时代发展场景中,与自己人生的精彩发展紧密结合,这样才能拥有无愧自己的人生,创造最有价值的人生。
今年大学四年级的胡同学说:“在讲座中,我印象较为深刻的是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不仅具有各国现代化的总特征,也具有基于中国具体国情的中国特色。坚持和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回顾过去五年,我们党带领人民不断深化和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攻克了许多难题,解决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为世界、为人民贡献了中国力量和中国方案。作为一名学生党员,我们必须时刻在生活中保持应有的责任感和积极性,在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内,为国家、社会、身边人作出表率。生活在这繁荣昌盛的时代是吾辈之幸,也将激励我精进和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提高理论素养,为社会作出一份贡献。”
“初心讲堂”是由上海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作为指导单位,依托中共一大纪念馆、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中共四大纪念馆为核心阵地,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题主线,利用上海丰富的红色资源和学思践悟新思想的实践资源作为生动教材的党员教育新载体。(来源:上观新闻)
(1)加入中电源云学苑,自助学习,获得全国通用证书并终身有效。感谢转发分享
http://www.cpsa.org.cn/default.ashx
编辑:中国电源产业网
来源:电源协会行业党支部
标签:
下一篇:百年大党 永葆活力又日渐成熟
相关信息
MORE >>-
感悟“八项规定改变中国”系列谈一刻不停 持续用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坚持作风从严,抓住作风建设重点,锲而不舍纠治“四风”,重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持续狠刹享乐主义、奢靡之风,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坚守,一年接着一年抓,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
如何理解“党性就是最大的德”,总书记这样说
“党性就是最大的德”,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性问题上提出的一个重要论断。在全党正在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之际,深刻理解和把握这一重要论断,对于深化“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的理解和认识,更好地推进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作风建设、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都具有重要意义。
-
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阿斯塔纳宣言
中国-中亚机制成员国元首认同本地区战略意义和在平等、相互尊重、互惠互利原则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多边合作的重要性,声明将继续巩固六国友好关系、深化政治互信、拓展经济合作。
-
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电源行业协会组织科技部、装备部等专家到志成冠军集团进行考察调研行业走访活动
5月29日,电源行业协会组织科技部、装备部等专家走进广东志成冠军集团进行了考察调研活动。
-
“紧日子”与“好日子”(思想纵横)
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持续走深走实之际,中共中央、国务院前不久印发了修订后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进一步拧紧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的制度螺栓。
-
人民日报三连评:基层干部,如何应对“既要又要还要”苦衷
很多基层干部不怕急难险重,怕的是时间精力在无谓的事务中空耗;
不怕各方要求高,怕的是拍脑袋决策、不了解现实情况瞎指挥;
不怕职责范围内的“烫手山芋”,怕的是甩锅推活带来的额外压力。近日,“人民日报评论”连续三天推出文章,对“既要又要还要”这一话题展开深入探讨,内容发人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