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省份政府工作报告如何应对“超预期因素”?
2023-02-01
中国电源产业网

导语:中国31省份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相继出炉,对重点工作进行规划和部署。面对不断变化的国际国内形势,有哪些需要警惕的“超预期因素”,该如何迎接新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31省份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相继出炉,对重点工作进行规划和部署。
面对不断变化的国际国内形势,有哪些需要警惕的“超预期因素”,该如何迎接新的机遇和挑战?
梳理2023年31省份政府工作报告发现,不少省份都清醒指出“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
如河北、广东、吉林的政府工作报告称,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广东、宁夏认为,不平衡不协调问题依然突出。
北京、河南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稳固,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较多。
此外,一些省份对外部风险格外关注,认为当前外部环境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预计,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将持续放缓。世界银行警告,全球经济增长正急剧放缓到“危险地接近陷入衰退的程度”。
多省份对此已有所警惕。上海指出,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世纪疫情影响深远,逆全球化思潮抬头,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
福建省政府工作报告表示,当前国际经济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外部需求不足将对该省产生更大影响。
如何妥善应对这些挑战,成为2023年中国各地经济工作的重点。
如何促消费、扩内需是今年经济的必答题。在多省份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之际,提振内需尤其必要。
西京研究院创始院长赵建表示,随着疫情防控政策调整,中国需求将呈回暖趋势。但是,需要警惕全球经济衰退以及发达国家供应链转移造成的外部需求塌缩。因此,迫切需要扩大内需。
华泰资产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王军也提醒,目前,中国需要尽快将经济增长恢复到潜在的增速水平,以提振企业和消费者信心。
京东集团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认为,2023年消费有望回暖,但复苏程度还面临较多不确定性,需要政策进一步加力。
近期,各地推出多项举措助企纾困,培育和壮大市场主体。企业有序复工复产,保市场主体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但当前市场主体预期仍显脆弱,活力仍需提升。
多省份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较多,并就此提出改善市场主体预期的要求和相关举措。
例如,北京提出,着力增强各类企业活力。浙江表示,将加快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产业数字化步伐。
赵建认为,随着中国经济社会逐渐摆脱疫情进入正常运转状态,大国经济的规模效应和韧性再次显现,经济主体的预期也会逐渐恢复。
分析人士认为,如何化解外部风险也是各省份面临的一大考验。
赵建指出,中国的能源、粮食等经济安全问题,需要放到全球化体系中寻求供给保障。在他看来,这一切取决于内外部营商环境的改善,内部需要地方政府职能的转变,外部需要打造有利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国际环境。
(1)加入中电源云学苑,自助学习,获得全国通用证书并终身有效。感谢转发分享
http://www.cpsa.org.cn/default.ashx
编辑:中国电源产业网
来源:电源协会行业党支部
标签:
相关信息
MORE >>-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全文)
1988年9月5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 2010年4月29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第一次修订 2024年2月27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第二次修订。
-
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综述
站上新的起点,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党自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我们必将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昂首阔步、一往无前!
-
八项规定何以深刻改变中国?
中央八项规定刚出台时,曾有人担心会不会是“一阵风”。十一年过去了。如今,中央八项规定依然有着强大威慑力,成为中国共产党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手段和党的作风建设的“金色名片”。
-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审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8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4年经济工作;听取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工作汇报,研究部署2024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审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
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知识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文化建设方面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内涵十分丰富、论述极为深刻,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我们对相关知识点进行了梳理,供学习参考。
-
深化主题教育必须用好“一线工作法”
主动践行“一线工作法”,深入基层,体察民情、倾听民声、关注民生,聚焦促发展的“具体问题”、惠民生的“关键小事”、保稳定的“急难险重”精准施策,才能更好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