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是最难的,也是最伟大的”
2022-10-19
中国电源产业网

导语:习近平总书记由此想到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两句话。一句,关于工人阶级:“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一句,关于制造业和实体经济:“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
时间:2022年10月17日上午
日程: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党的二十大报告
10月17日,习近平同志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你的职称走的是哪个序列?”
习近平总书记询问的,是坐在他对面、身着车间工服的郑志明。郑师傅来自广西汽车集团,在一线干了20多年,说起车、刨、焊、铣来头头是道。
他竹筒倒豆子般,详细向总书记汇报说:“咱们国家出台了打破天花板的政策,我刚评上特级技师,还评上了高级工程师。党的政策让我们职高毕业的工人,也有了好出路。这是过去想都没有想到的。”
“现在收入怎么样?”
听到这个问题,郑师傅高声答:“很好!我是年薪制,和公司的中层干部一个级别。”
从钳工学徒成长为大国工匠的这些年,也正是中国发展成为制造大国、加快迈向制造强国的时代。无数个像郑志明一样的产业工人,在浩浩荡荡的时代大潮中,心中怀有梦想、脚下充满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由此想到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两句话。
一句,关于工人阶级:“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抚今追昔,总书记说:“工人阶级的阶级基础扩大了。现在,知识分子也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是靠劳动致富的。百年前的工人,是受剥削最严重的,也是在中国革命中最英勇的。”
一句,关于制造业和实体经济:“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
这时总书记进一步阐释说,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我们不同于几十万人、几百万人、几千万人的现代化,而是十四亿多人口的现代化。“我们的现代化既是最难的,也是最伟大的。从这个角度看,紧紧依靠工人阶级是必不可少的,工人阶级代表先进生产力。”
10月17日,习近平同志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征途漫漫,必须靠自力更生奋斗。会场内,挂着“自力更生”和“艰苦奋斗”两幅字,也正是中国从筚路蓝缕的昨天到欣欣向荣的今天,一脉相承的坚守。
郑师傅讲述了制造业发展变迁的一个故事。过去,他们学别人,拆了零部件去研究;而现在,“当年的领先者有的反过来学我们,拆了我们的零部件去研究”。
一席话,习近平总书记也想起了自己在福建工作的往事。当年他带队去国外考察产业发展;几十年过去了,中国制造远销海外。“曾几何时啊!这就是中国的发展变化。”
总书记语重心长地说:“工人阶级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觉悟。过去码头都是人拉肩扛,现在是智能化操作集装箱。要重视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不能瞧不起产业工人,一定要看实际贡献!我们这些年一步一个脚印,真正在添砖加瓦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大厦的人,他们都是值得我们尊敬的。而且我们要思考和研究怎么去培养他们、发挥他们的作用,这个才是重要的。”(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中国电源产业网
来源:电源行业协会支部委员会
标签:
相关信息
MORE >>-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全文)
1988年9月5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 2010年4月29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第一次修订 2024年2月27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第二次修订。
-
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综述
站上新的起点,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党自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我们必将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昂首阔步、一往无前!
-
八项规定何以深刻改变中国?
中央八项规定刚出台时,曾有人担心会不会是“一阵风”。十一年过去了。如今,中央八项规定依然有着强大威慑力,成为中国共产党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手段和党的作风建设的“金色名片”。
-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审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8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4年经济工作;听取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工作汇报,研究部署2024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审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
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知识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文化建设方面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内涵十分丰富、论述极为深刻,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我们对相关知识点进行了梳理,供学习参考。
-
深化主题教育必须用好“一线工作法”
主动践行“一线工作法”,深入基层,体察民情、倾听民声、关注民生,聚焦促发展的“具体问题”、惠民生的“关键小事”、保稳定的“急难险重”精准施策,才能更好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