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毅中号召协会主动承接政府转移的职能
2013-12-11
中国电源产业网

导语:

2013中国行业协会发展论坛会议现场。
人民网北京7月24日电 (周雷刚)今天上午,“2013中国行业协会发展论坛”在北京召开。此次大会是在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商务部、中编办、国务院国资委、国务院参事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由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联合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等16家全国性的行业协会、联合会共同主办的。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工经联名誉会长顾秀莲出席论坛并致辞。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作了题为《深入贯彻十八大精神 稳步推进行业协会改革与发展》的主旨报告。
顾秀莲在致辞中说,多年来,行业协会坚决贯彻中央各项方针政策,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加强行业自律,引领行业发展,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和信息、促进企业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带领企业走出国门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做出突出贡献,成为促进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生力军。在国民经济建设的各行业领域里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希望我们的行业协会要进一步转变观念,严格自律,规范操作,不断加强协会的自身建设,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顾秀莲指出,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社团组织的重大改革举措,既为行业协会昭示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又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行业协会要充分认识到行业协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勇于实践,敢于探索,在社会组织改革中发挥示范作用。要积极推动行业协会立法工作,健全各项自律性管理制度和约束机制。大力推进行业诚信建设和能力建设,提升服务能力和社会公信力。围绕规范市场秩序,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作了题为《深入贯彻十八大精神 稳步推进行业协会改革与发展》的主旨报告。
李毅中在报告中指出,我国的行业协会是伴随着改革开放而逐步发展起来的,经过近30多年的发展,行业协会在努力发挥作用的同时,自身建设也不断加强,法人治理结构不断完善,核心能力不断增强。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为改革奠定了良好基础。截至2012年底,全国依法登记的社会组织有49.2万个,其中社会团体26.8万个,约占54.5%;在社会团体中行业协会近7万余个,约占26%,其中,全国性行业协会600余个。行业协会日渐发展壮大,实力不断增强,作用和影响日益显现。行业协会目前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协助政府加强行业管理的有力支撑,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
李毅中强调,要正确把握行业协会改革的主要内容。一是正确认识“逐步推进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及去行政化问题。政社分开的加速,将促使行业组织植根于企业,植根于市场,成为真正独立的社团法人和社会主体。当然,“脱钩”不是脱离政府的监管与支持,政府培育扶持是现阶段行业协会发展壮大的重要推动力,关键在于要改变方式,要用法制化、市场化、社会化的方式,为行业协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脱钩”是一个逐步稳妥“放生”的过程,要规划试点,有相关政策跟进,逐步开展。
二是正确认识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实施行业协会的直接登记与双重管理并不矛盾,一方面有关部门要依法加强登记审查和监督管理,切实履行责任;一方面仍要实事求是,坚持采用已有的实践证明比较好的管理模式。目的是加大加快推动政府向行业组织转移职能的范围、步伐和力度,为培育和发展行业协会创造条件。
三是正确认识“探索发展一业多会,适度引入竞争机制”。这项改革措施是在《方案》中明确提出的,目标和要求是坚持市场化方向,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在现有基础上形成竞争,激发行业协会的活力,优化结构和布局,提高素质,增强服务能力,在竞争中形成主体地位。行业协会应具有代表行业和引领行业进步、加强行业管理的职能,同时要注意在引入竞争机制过程中,如果偏离了正确价值理念的导向,这种机制就有可能走进误区,会导致干扰行业秩序,增加企业负担,要努力防止和避免这种倾向的发生。
最后,李毅中建议,应继续落实国务院36号文件,加快推进行业协会立法进程;行业协会改革亟需政府的有力扶持和培育;政府职能转移行业协会要有明确的时间落实表和路径图,明确落实行业协会的职能;积极探索、稳步实施“一业多会”,准入门槛应严格标准化;行业协会要顺应形势,找准定位,转变职能,创新服务,主动承接政府转移的职能。
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邵宁、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王峰、工信部总经济师周子学、国务院参事室参事陈全生、国务院法制办朱卫国处长和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会长赵家生等领导和协会代表出席论坛并讲话。
全国部分省区市工经联、全国性行业协会、研究机构以及新闻媒体的代表共300余人参加了论坛。
2013中国行业协会发展论坛会议现场。
人民网北京7月24日电 (周雷刚)今天上午,“2013中国行业协会发展论坛”在北京召开。此次大会是在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商务部、中编办、国务院国资委、国务院参事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由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联合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等16家全国性的行业协会、联合会共同主办的。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工经联名誉会长顾秀莲出席论坛并致辞。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作了题为《深入贯彻十八大精神 稳步推进行业协会改革与发展》的主旨报告。
顾秀莲在致辞中说,多年来,行业协会坚决贯彻中央各项方针政策,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加强行业自律,引领行业发展,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和信息、促进企业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带领企业走出国门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做出突出贡献,成为促进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生力军。在国民经济建设的各行业领域里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希望我们的行业协会要进一步转变观念,严格自律,规范操作,不断加强协会的自身建设,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顾秀莲指出,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社团组织的重大改革举措,既为行业协会昭示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又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行业协会要充分认识到行业协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勇于实践,敢于探索,在社会组织改革中发挥示范作用。要积极推动行业协会立法工作,健全各项自律性管理制度和约束机制。大力推进行业诚信建设和能力建设,提升服务能力和社会公信力。围绕规范市场秩序,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作了题为《深入贯彻十八大精神 稳步推进行业协会改革与发展》的主旨报告。
李毅中在报告中指出,我国的行业协会是伴随着改革开放而逐步发展起来的,经过近30多年的发展,行业协会在努力发挥作用的同时,自身建设也不断加强,法人治理结构不断完善,核心能力不断增强。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为改革奠定了良好基础。截至2012年底,全国依法登记的社会组织有49.2万个,其中社会团体26.8万个,约占54.5%;在社会团体中行业协会近7万余个,约占26%,其中,全国性行业协会600余个。行业协会日渐发展壮大,实力不断增强,作用和影响日益显现。行业协会目前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协助政府加强行业管理的有力支撑,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
李毅中强调,要正确把握行业协会改革的主要内容。一是正确认识“逐步推进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及去行政化问题。政社分开的加速,将促使行业组织植根于企业,植根于市场,成为真正独立的社团法人和社会主体。当然,“脱钩”不是脱离政府的监管与支持,政府培育扶持是现阶段行业协会发展壮大的重要推动力,关键在于要改变方式,要用法制化、市场化、社会化的方式,为行业协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脱钩”是一个逐步稳妥“放生”的过程,要规划试点,有相关政策跟进,逐步开展。
二是正确认识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实施行业协会的直接登记与双重管理并不矛盾,一方面有关部门要依法加强登记审查和监督管理,切实履行责任;一方面仍要实事求是,坚持采用已有的实践证明比较好的管理模式。目的是加大加快推动政府向行业组织转移职能的范围、步伐和力度,为培育和发展行业协会创造条件。
三是正确认识“探索发展一业多会,适度引入竞争机制”。这项改革措施是在《方案》中明确提出的,目标和要求是坚持市场化方向,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在现有基础上形成竞争,激发行业协会的活力,优化结构和布局,提高素质,增强服务能力,在竞争中形成主体地位。行业协会应具有代表行业和引领行业进步、加强行业管理的职能,同时要注意在引入竞争机制过程中,如果偏离了正确价值理念的导向,这种机制就有可能走进误区,会导致干扰行业秩序,增加企业负担,要努力防止和避免这种倾向的发生。
最后,李毅中建议,应继续落实国务院36号文件,加快推进行业协会立法进程;行业协会改革亟需政府的有力扶持和培育;政府职能转移行业协会要有明确的时间落实表和路径图,明确落实行业协会的职能;积极探索、稳步实施“一业多会”,准入门槛应严格标准化;行业协会要顺应形势,找准定位,转变职能,创新服务,主动承接政府转移的职能。
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邵宁、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王峰、工信部总经济师周子学、国务院参事室参事陈全生、国务院法制办朱卫国处长和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会长赵家生等领导和协会代表出席论坛并讲话。
全国部分省区市工经联、全国性行业协会、研究机构以及新闻媒体的代表共300余人参加了论坛。
来源:
相关信息
MORE >>-
企业如何参与碳交易市场?
3月15日,生态环境部发布通知,面向社会就铝冶炼行业的《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指南》和《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查技术指南》公开征求意见。
-
碳排放权交易对普通人有什么影响?
排放权交易是一种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目的的环境政策和市场机制。它将二氧化碳的排放权视为可交易的商品,以达到降低排放总量的目标。本文将探讨碳排放权交易的意义以及其对普通人的影响。
-
我国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势头能否持续?工信部副部长这样回答
1月19日,国新办举行2023年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对于今年新能源汽车能否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在回答封面新闻记者提问时表示,根据行业协会研究结果,2024年我国汽车产业产销能够实现稳定增长,新能源汽车也将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
嵌入式开发的转变将如何影响未来计算
当前,开发者正在利用安全且性能增强的技术实现小型低功耗嵌入式系统的开发,赋能过往无法想象的语音、视觉和振动等 AI 应用,而这些应用正在改变着世界。
-
我国8大新兴产业+9大未来产业发展分析
今年8月,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科技部、国家能源局、国家标准委印发《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实施方案(2023─2035年)》,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8大新兴产业,以及元宇宙、脑机接口、量子信息、人形机器人等9大未来产业,统筹推进标准的研究、制定、实施和国际化。
-
关于2023年上半年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政策综合分析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战略部署,近期,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有关部门又相继出台了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系列政策。
- 客服热线:
- 010-83520995 010-63531554
- AM9:00——PM6:00
- 周一至周五
-
电源工业期刊
-
中国电源公众号
版权所有 © 中国•电源产业网 • 中国电源行业官网站长统计
中国电源产业网-新能源与电源官方网站 © Powered by SiteServer 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