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发展面临动力电池回收难困扰
2018-03-30
中国电源产业网

导语: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数据显示,2018年1-2月,新能源汽车销量近7.5万辆,同比增长200%。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入黄金发展期,目前主流车企的目标销量合计已突破70万辆,接近此前国内新能源累计销量总和。然而,随着首批新能源汽车上路已满5年,我国同时迎来动力电池退役“小高峰”,其回收再利用成为新能源汽车行业面临的棘手问题。
据介绍,我国自2010年开始试点新能源车补贴政策,2016年全面推广新能源车。而一般动力电池会在5~6年后退役。这意味着从2018年开始,我国将会有大量的动力电池进入报废期。据推算,到2020年,我国电池累计报废量将达到12万~17万吨。
目前,动力电池大部分为锂电池,其中的有些属于有毒物质,具有强致癌性。本来定位于“绿色环保”的新能源汽车,如果动力电池回收处理不当,会对环境造成多重污染。
“不过,与过去的铅酸电池相比,现在普遍使用的锂电池中的铜、钴、锂等金属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在市场机制调节下,废旧的动力电池将会受到回收处理企业的青睐。”某新能源汽车企业的技术人员表示。多位业内人士认为,新能源汽车电池退役后本身仍具价值,其回收利用方式主要是梯级利用和资源再生利用。
但目前,动力电池整体的回收网络体系还很不健全,无论是梯级利用还是再生利用,都还未真正形成规模,技术也仍待升级。据了解,我国只有少数几家第三方回收企业自建了回收网络,车企、电池企业、回收企业、物流企业协同联动的动力电池回收体系远未建立。
“动力电池退役回收的各环节关键性技术还不够成熟,一些电池回收企业仍采用手工拆解或者传统回收工艺。”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张长令说,采用传统工艺回收处理1吨废旧磷酸铁锂动力电池,不仅无法盈利,反而可能亏损。
今年2月底,工信部等7部委联合制定《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明确汽车生产企业承担动力蓄电池回收的主体责任。
然而,一些细节问题仍然困扰着相关企业,业内人士呼吁制定更加详尽细致的标准。有专家表示,当务之急是尽快解决电池溯源问题,利用新能源汽车监督平台建立电池溯源机制,做到电池从“生”到“死”的全过程可追溯。同时扶持具有研发和提炼能力的企业,特别是引导梯级利用企业与电池企业融合发展,引导再生利用企业与资源材料企业融合发展。
来源:
标签:
上一篇:成都推广新能源汽车超过4万辆
相关信息
MORE >>-
企业如何参与碳交易市场?
3月15日,生态环境部发布通知,面向社会就铝冶炼行业的《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指南》和《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查技术指南》公开征求意见。
-
碳排放权交易对普通人有什么影响?
排放权交易是一种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目的的环境政策和市场机制。它将二氧化碳的排放权视为可交易的商品,以达到降低排放总量的目标。本文将探讨碳排放权交易的意义以及其对普通人的影响。
-
我国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势头能否持续?工信部副部长这样回答
1月19日,国新办举行2023年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对于今年新能源汽车能否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在回答封面新闻记者提问时表示,根据行业协会研究结果,2024年我国汽车产业产销能够实现稳定增长,新能源汽车也将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
嵌入式开发的转变将如何影响未来计算
当前,开发者正在利用安全且性能增强的技术实现小型低功耗嵌入式系统的开发,赋能过往无法想象的语音、视觉和振动等 AI 应用,而这些应用正在改变着世界。
-
我国8大新兴产业+9大未来产业发展分析
今年8月,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科技部、国家能源局、国家标准委印发《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实施方案(2023─2035年)》,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8大新兴产业,以及元宇宙、脑机接口、量子信息、人形机器人等9大未来产业,统筹推进标准的研究、制定、实施和国际化。
-
关于2023年上半年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政策综合分析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战略部署,近期,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有关部门又相继出台了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系列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