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遇事先避责”的心态
2025-08-19
中国电源产业网

导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干事担事,是干部的职责所在,也是价值所在。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
当前,少数领导干部存在一种“避责心态”,遇事首先想的不是如何担当作为,而是如何规避责任。具体表现为三种行为模式:
一是层层请示型,遇事向上推,哪怕十万火急的事情,没有上级批示不处理,导致小事拖大、大事拖炸;
二是文件会议型,遇事习惯往下卸,层层转发文件,层层开会部署,发完文开完会就算万事大吉;
三是责任摊派型,把“集体决策”当作免责金牌,出了问题就以集体研究之名百般推脱责任。
“避责心态”其实就是不担当不作为,以程序规矩掩盖懒政怠政,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新变种,危害不容小觑。在这种心态驱动之下,“不犯错”往往置于“干成事”之上,简单的事情往往被搞得很复杂,真正该推进的工作在各种“推责程序”里转,导致程序空转,政策落实大打折扣,最终损害群众利益。深究其因,一是少数干部权力观扭曲,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二是少数地方问责泛化,容错纠错落实不力,基层干部因为害怕犯错、害怕担责,产生“洗碗效应”,不敢尝试新事物、提出新想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干事担事,是干部的职责所在,也是价值所在。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清人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官员去世后碰上阎王爷,很是志得意满的样子,自称“所至但饮一杯水,今无愧鬼神”。阎王爷讥道:“公一身处处求自全,某狱某狱避嫌疑而不言,非负民乎?某事某事畏烦重而不举,非负国乎?三载考绩之谓何,无功即有罪矣。”领导干部要树立“无功就是过”的理念,不能把所有责任都摘干净了才来干事,借口“担心被问责”而懒政惰政,不仅不开展创造性落实,而且连本职工作也消极怠工,就是典型的“公堂木偶”。
破除“避责心态”,要正确把握内因与外因的关系,通过制度设计、人文塑造和管理机制的调整,构建“鼓励担当、包容试错、权责清晰”的环境,推动干部从“怕担责”转向“愿负责”。要从思想教育上促担当,通过加强党性教育、案例剖析、选树典型等方式,引导干部摒弃“推责”思维、树牢责任意识,把为民干事作为根本价值追求。从用人导向上励担当,对那些敢于扛事、勇于破局的干部优先提拔使用;对“避责心态”严重、遇事“绕道走”的干部及时提醒、坚决调整,让干部“凭实绩说话、靠实干立身”。从制度机制上保担当,明确权责边界,细化责任清单,划清底线红线,完善容错纠错复盘机制,以组织担当为干部撑腰鼓劲,激励干部勇于试错创新、敢于大胆突破。
改进干部作风、激励担当作为,是一项系统工程。破除“避责心态”,要营造健康积极的职场文化,消除“躺平”土壤。遇到问题时,领导干部要先从自身管理、资源支持等层面找原因,再客观分析其他干部的责任,而非一味向下追责。通过“担责案例”分享,传递文化信号,凝聚担当共识。要优化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健全“明责、履责、考责、问责”闭环体系,避免“责任层层下压”或者“集体决策”下的责任虚化,防止“唯程序”“唯痕迹”评价干部,让每个岗位的干部都能将“做事先想免责”的心理弃之于时代洪流,做到知责、尽责、负责,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不断推动工作取得新成效。(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李吉明)
编辑:中国电源产业网
来源:电源协会行业党支部
标签:
相关信息
MORE >>-
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系列综述之四 | 完善制度机制推进常态长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多次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家风建设提出明确要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党的二十大以来,各地纪检监察机关把家风建设作为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重要内容,压紧压实相关部门责任,推动完善制度机制,总结实践经验,推进家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
大柏地借粮还款——给老百姓的承诺一定要兑现
兑现承诺,说到做到。1929年,红四军离开井冈山向赣南挺进,行至瑞金以北的大柏地一带,有些连队早已断粮。当地村民听信了国民党的谣言躲到山上去了,因为跑得急,没来得及把备下的年货带走,家家户户的厨房里都留着食物。为补给部队,毛泽东与朱德商量后决定,部队借用群众食物一定要算清价钱,留下欠条,待以后偿还。
-
增强党性系列谈 | 保持清正廉洁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增强党性,重在坚定理想信念,铸牢对党忠诚,厚植为民情怀,纯正道德品质,保持清正廉洁。”决定一个人如何的是品行,决定一名党员如何的是党性。党性作为政党固有的本质属性,是党的性质、目标、宗旨、作风、纪律等在党员身上的具体体现,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是党性修养的重要内容。
-
增强党性系列谈④纯正道德品质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我们党选人用人的重要标准。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增强党性,重在坚定理想信念,铸牢对党忠诚,厚植为民情怀,纯正道德品质,保持清正廉洁。”涵养高尚的道德品质是我们党对党员干部的一贯要求,只有不断加强党性锤炼,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
-
4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被通报
典型案例中,有的违规收受管理和服务对象礼品礼金,有的违规接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宴请,有的借操办婚礼违规收受“份子钱”,有的借企业活动违规收礼,再次说明“四风”问题具有顽固性、长期性和复杂性。
-
增强党性系列谈 | 厚植为民情怀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厚植为民情怀,是贯穿于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历史实践和面向未来的必然要求,是党永葆生机活力、赢得民心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