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遇事先避责”的心态
2025-08-19
中国电源产业网
导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干事担事,是干部的职责所在,也是价值所在。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
当前,少数领导干部存在一种“避责心态”,遇事首先想的不是如何担当作为,而是如何规避责任。具体表现为三种行为模式:
一是层层请示型,遇事向上推,哪怕十万火急的事情,没有上级批示不处理,导致小事拖大、大事拖炸;
二是文件会议型,遇事习惯往下卸,层层转发文件,层层开会部署,发完文开完会就算万事大吉;
三是责任摊派型,把“集体决策”当作免责金牌,出了问题就以集体研究之名百般推脱责任。
“避责心态”其实就是不担当不作为,以程序规矩掩盖懒政怠政,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新变种,危害不容小觑。在这种心态驱动之下,“不犯错”往往置于“干成事”之上,简单的事情往往被搞得很复杂,真正该推进的工作在各种“推责程序”里转,导致程序空转,政策落实大打折扣,最终损害群众利益。深究其因,一是少数干部权力观扭曲,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二是少数地方问责泛化,容错纠错落实不力,基层干部因为害怕犯错、害怕担责,产生“洗碗效应”,不敢尝试新事物、提出新想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干事担事,是干部的职责所在,也是价值所在。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清人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官员去世后碰上阎王爷,很是志得意满的样子,自称“所至但饮一杯水,今无愧鬼神”。阎王爷讥道:“公一身处处求自全,某狱某狱避嫌疑而不言,非负民乎?某事某事畏烦重而不举,非负国乎?三载考绩之谓何,无功即有罪矣。”领导干部要树立“无功就是过”的理念,不能把所有责任都摘干净了才来干事,借口“担心被问责”而懒政惰政,不仅不开展创造性落实,而且连本职工作也消极怠工,就是典型的“公堂木偶”。
破除“避责心态”,要正确把握内因与外因的关系,通过制度设计、人文塑造和管理机制的调整,构建“鼓励担当、包容试错、权责清晰”的环境,推动干部从“怕担责”转向“愿负责”。要从思想教育上促担当,通过加强党性教育、案例剖析、选树典型等方式,引导干部摒弃“推责”思维、树牢责任意识,把为民干事作为根本价值追求。从用人导向上励担当,对那些敢于扛事、勇于破局的干部优先提拔使用;对“避责心态”严重、遇事“绕道走”的干部及时提醒、坚决调整,让干部“凭实绩说话、靠实干立身”。从制度机制上保担当,明确权责边界,细化责任清单,划清底线红线,完善容错纠错复盘机制,以组织担当为干部撑腰鼓劲,激励干部勇于试错创新、敢于大胆突破。
改进干部作风、激励担当作为,是一项系统工程。破除“避责心态”,要营造健康积极的职场文化,消除“躺平”土壤。遇到问题时,领导干部要先从自身管理、资源支持等层面找原因,再客观分析其他干部的责任,而非一味向下追责。通过“担责案例”分享,传递文化信号,凝聚担当共识。要优化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健全“明责、履责、考责、问责”闭环体系,避免“责任层层下压”或者“集体决策”下的责任虚化,防止“唯程序”“唯痕迹”评价干部,让每个岗位的干部都能将“做事先想免责”的心理弃之于时代洪流,做到知责、尽责、负责,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不断推动工作取得新成效。(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李吉明)
编辑:中国电源产业网
来源:电源协会行业党支部
标签:
相关信息
MORE >>-
做严格家教家风的表率
家风纯正,雨润万物;家风一破,污秽尽来。领导干部家风好、家教严,家庭正气充盈,受其熏陶,家人就会坐得端、行得正,也能促进自身加强道德修养、培养廉洁操守。“家里那点事”管好了,也才能更好地担当作为、干事创业。
-
人民日报整版刊文: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干部干好工作所需的各种能力中,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巩固党的领导地位、执政地位,要求不断提高党的政治领导力。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巩固党的领导地位、执政地位,要求不断提高党的政治领导力。
-
四中全会上,总书记引用古诗宣示反腐决心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日前在京胜利召开。全会着眼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明确强调“坚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全会审议并通过了多名领导干部严重违纪违法问题的审查报告。
-
锲而不舍 久久为功——“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系列述评之四
2026年—2030年,“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百废待兴到新时代的伟大变革,14个“五年”串联起不同时期的奋斗篇章,“一以贯之的主题是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
抓铁有痕 踏石留印——“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系列述评之三
“党的十八大以后,党中央作出的决定,哪一件不是说到做到、一以贯之的?我们抓什么,就是抓铁有痕、踏石留印。”今年3月,在云南、贵州考察期间,谈及全党开展的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习近平总书记道出其中深刻考量。
-
敢作敢为 善作善成——“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系列述评之二
“敢作敢为、善作善成”,是方法论,更是政绩观。中国共产党人干事创业,从来不是为了博取虚名,而是为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庄严承诺。这种“说到做到”的行动风格,正是我们党深得民心的关键所在。




中国电源产业网网友交流群:2223934、7921477、9640496、11647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