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
2025-07-18
中国电源产业网
导语:要让每个干部都明白,七十二行,每行有每行的规则。既然选择了当干部,就要自觉遵守当干部的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按党章等党内法规办,按党确定的干部标准办,按党的纪律办,是天经地义的事,不存在对干部进行苛求的问题。
——《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习近平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论述摘编》)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语出《孟子·离娄上》。原句为:“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意思是即使有离娄的视力和鲁班的技艺,如果不使用圆规和曲尺,也不能准确地画出方和圆。引申为哪怕是天赋异禀之人,若无规矩,也难以成事。
这句话体现了儒家对“礼”和“法度”的重视,强调“礼”是社会秩序的基石,而“规矩”则是实现“礼”的重要工具,通过规矩来规范人的行为,达到社会和谐。
关于规矩,诸子百家多有论述。《墨子》提到“百工为方以矩,为圆以规,直以绳……故百工从事,皆有法所度”;《韩非子》有“万物莫不有规矩”的说法;《吕氏春秋》言:“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
自古规矩意识就深入人心,体现在方方面面。从家规家训到行规行约,再到国家法律法规,规矩构成社会秩序的基础。《管子》中提到“法律政令者,吏民规矩绳墨也”,将法律视为治理国家的重要工具。东汉班固在《汉书》中论述规矩对于国家治理的重要性,认为规矩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国家稳定的基石,强调循吏之所以能够治理好地方,就是因为他们遵循国家的规矩和法度。班固认为,一个国家的繁荣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制度是否完善,以及官员是否能够严格遵守这些制度。
古人善用官箴对官员进行教化和约束,为从政者立下规矩。宋太宗汲取后蜀孟昶亡国教训,将其撰写的《官箴》提炼成“尔俸尔禄,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十六个字,并更名为《戒石铭》,告诫官员要廉洁奉公,明白俸禄来自百姓血汗,不可欺压百姓,更不可违背天理。《戒石铭》也为后世官员提供了借鉴。
“须从规矩出方圆”,规矩之所以重要,就在于可以“束缚以刑罚”,让人“莫敢有所恃而犯之也”。南宋抗金名将岳飞一生严于律己、廉洁奉公、爱国爱民,统领的岳家军军纪十分严明。他提出“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即使寒夜行军,士兵也绝不敢闯入民宅取暖;即使粮草短缺,士兵也绝不敢抢夺百姓一粒米。他还提出“兵不犯令,民不厌兵”,主张任何人触犯军令都要受到严惩。一次,岳飞的儿子岳云在训练时不小心摔下马。岳飞呵斥道:“前驱大敌,亦如此耶?”随即依照军纪,将岳云责打一百军棍。岳家军骁勇善战,纪律严明,难怪对手发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感叹。
守规矩,是中华民族赓续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基因。
在守规矩方面,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作出光辉榜样。毛泽东曾向家乡亲友立规矩:“我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的主席,不是韶山毛家的主席,家乡亲友要勤耕守法,好自为之。”周恩来在去江西领导武装起义之前,严格遵守党的保密纪律,只是对邓颖超说“要动身去九江”,至于去做什么,什么时候回来,一句话没有多讲,而深知党的纪律的邓颖超也没有多问。从细节上守规矩,体现了共产党人的本色。
人不以规矩则废,党不以规矩则乱。我们党战胜各种风险挑战、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制胜法宝之一就是讲纪律、守规矩。
革命圣地西柏坡是“立规矩”的地方。1948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这里召开扩大会议,史称九月会议。这次会议有力制止了党内的无政府无纪律现象,保证了党中央领导的集中统一。
“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九月会议召开后不久,济南战役打响。华东野战军在《济南战役政治动员令》中提出,“军事上政治上都要打胜仗”。当时正值中秋节,我军战士在敌人驻地发现几包没拆封的月饼,经分析后认为这些月饼极有可能是敌人从群众手里抢来的,于是想方设法找到月饼的主人。正是这种自觉的纪律和规矩意识,给群众吃下一颗“定心丸”,赢得了广大人民的衷心拥护。
济南战役胜利后,主管接管工作的曾山强调,干部入城后要严肃纪律约束,树立共产党人的良好形象。同时,军管会相继颁布《约法七章》《入城守则》等纪律规定,要求“遵守群众纪律,不得擅入民房,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系列的纪律和规矩,使得接管工作顺利进行。“济南经验”在接管天津、北平、上海等大城市时被广泛借鉴,成为我们党接管城市过程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风景线”的背后,是严守铁规矩带来的民心所向。回顾历史可以发现,我们党正是靠着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一路走来。从“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到《入城守则》,从“延安整风”到“两个务必”,从中央八项规定到各项党内法规条例规定,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我们党始终把纪律和规矩写在旗帜上,保证了党的团结统一和战斗力。
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西柏坡,面对当年毛泽东提议的“六条规矩”指出,“这里是立规矩的地方。党的规矩、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有力推动了党的作风和纪律建设。”
严明的党纪和规矩,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和派别组织的独特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注重明规矩、立规矩,做到有规在先,修订和制定了《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让大家明白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事实证明,一系列规章制度的制定实施,使规矩意识深入人心,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
时光飞逝,西柏坡纪念馆内“六条规矩”的展板依然醒目。“治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关键是要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斩钉截铁。一个又一个规矩共同构成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史,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断用纪律的烈火淬炼自身,在践行初心使命中坚定遵守纪律的自觉,中国共产党也在纪律建设中被锻造得更加坚强有力。(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
编辑:中国电源产业网
来源:电源协会行业党支部
标签:
相关信息
MORE >>-
做严格家教家风的表率
家风纯正,雨润万物;家风一破,污秽尽来。领导干部家风好、家教严,家庭正气充盈,受其熏陶,家人就会坐得端、行得正,也能促进自身加强道德修养、培养廉洁操守。“家里那点事”管好了,也才能更好地担当作为、干事创业。
-
人民日报整版刊文: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干部干好工作所需的各种能力中,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巩固党的领导地位、执政地位,要求不断提高党的政治领导力。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巩固党的领导地位、执政地位,要求不断提高党的政治领导力。
-
四中全会上,总书记引用古诗宣示反腐决心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日前在京胜利召开。全会着眼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明确强调“坚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全会审议并通过了多名领导干部严重违纪违法问题的审查报告。
-
锲而不舍 久久为功——“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系列述评之四
2026年—2030年,“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百废待兴到新时代的伟大变革,14个“五年”串联起不同时期的奋斗篇章,“一以贯之的主题是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
抓铁有痕 踏石留印——“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系列述评之三
“党的十八大以后,党中央作出的决定,哪一件不是说到做到、一以贯之的?我们抓什么,就是抓铁有痕、踏石留印。”今年3月,在云南、贵州考察期间,谈及全党开展的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习近平总书记道出其中深刻考量。
-
敢作敢为 善作善成——“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系列述评之二
“敢作敢为、善作善成”,是方法论,更是政绩观。中国共产党人干事创业,从来不是为了博取虚名,而是为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庄严承诺。这种“说到做到”的行动风格,正是我们党深得民心的关键所在。




中国电源产业网网友交流群:2223934、7921477、9640496、11647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