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十三) | 遵规守纪重要,还是人情往来重要?
2025-06-09
中国电源产业网
导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八项规定是党中央立下的铁规矩,决不能不当回事”“有的人认为,吃吃饭、喝喝酒是人情世故,觉得抹不开面子。有什么抹不开面子的?是遵规守纪重要,还是人情往来重要?这个问题都想不清楚,还能干什么事!”
编者
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之际,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官网官微开设《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专栏,聚焦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邀请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的建设教研部的专家学者进行深入解读。今天,本专栏推出第十三期《遵规守纪重要,还是人情往来重要?》,敬请关注。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第十三期:遵规守纪重要,还是人情往来重要?
解读专家
吕品,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的建设教研部教授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决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同“四风”不懈斗争,取得很大成果,但作风积弊还没有根除,有些人仍然存在一些模糊认识,尤其是当吃饭喝酒被冠以人情世故之名,当抹不开面子成为违规违纪借口,我们亟须厘清:遵规守纪与人情面子,孰轻孰重?2022年3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告诫广大党员干部守住拒腐防变防线,要从小事小节上守起,指出:“八项规定是党中央立下的铁规矩,决不能不当回事”“有的人认为,吃吃饭、喝喝酒是人情世故,觉得抹不开面子。有什么抹不开面子的?是遵规守纪重要,还是人情往来重要?这个问题都想不清楚,还能干什么事!”并强调“对执行中央八项规定,要越往后执纪越严”。全党必须清醒认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党的纪律规矩是不可触碰的高压线,要坚决防止任何以人情面子为名而妥协退让的倾向和苗头,才能让纪律规矩高压线始终带电生威,确保党员干部队伍清正廉洁、政治生态风清气正。
近年来,各地查处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案例中,因所谓人情往来滑向腐败深渊的现象屡见不鲜。实践中,有的人把庸俗应酬当人情世故,以餐桌上的推杯换盏、礼尚往来作为权力与利益交换的伪装,最终导致“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短”;有的人以抹不开面子为借口违规参与聚餐饮酒,既破坏党内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也为腐败滋生埋下隐患;有的人则抱着“别人能做我也能做”的侥幸心理,随波逐流从众参与违规行为,进而引发“小圈子”腐败甚至系统性塌方等问题,严重污染政治生态。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以人情往来为名导致纪律防线松动,绝非孤立的、无足轻重的行为偏差,而会引起从个人到组织再到社会的多维度连锁反应,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警觉并坚决防范。
对党员干部而言,以人情往来为名突破党规党纪底线的行为,本质是党性原则的弱化、纪律意识淡薄的表现、职责使命缺位的体现。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当党员干部以人情难却、抹不开面子为由突破原则,本质上是将个人私心私情凌驾于党的原则之上,是私心驱动下的公私不分的错位,反映出部分干部在复杂环境中未能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转化为抵御诱惑的行动自觉。中央八项规定是管长远的铁规矩、硬杠杠,全体党员干部都必须严格遵守,真正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将违规吃喝通过人情往来等各种借口合理化,反映出少数党员干部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党的纪律规矩缺乏敬畏之心。须知这种看似微小的变通和妥协,最终必将导致拒腐防变防线的失守。党员干部肩负着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使命,必须始终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因人情面子而触碰纪律规矩红线,本质上是对职责使命的辜负,暴露出部分干部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这种行为必将导致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难以贯彻,直接影响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使党的执政基础受到侵蚀。
从组织建设的角度,我们要清醒认识到以人情往来为名突破党规党纪底线的行为不是小事小节,一旦成风,党内会形成“讲关系不讲原则、讲人情不讲规矩”的潜规则,破坏党内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损害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把人情往来凌驾于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之上、纵容“人情”侵蚀作风建设要求,必将破坏党的形象和威信,损害党群干群关系,动摇党的执政之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人们认为习以为常的一些作风问题,往往就是对党的公信力、党的形象带来致命破坏的问题。党的十八大前的一段时间里一些领导干部中吃喝成风,老百姓意见很大。出了多少规定,也没有管住,不少人因此失去了信心。党的十八大后,我们下决心整治,现在管住了,人民群众拍手叫好。我们管住了一些领导干部的嘴,赢得了无数人民群众的心。这就是小切口、大成效。
在社会影响层面,领导干部作为“关键少数”,其作风如何对党风政风乃至整个社会风气的走向具有重要影响。当干部以人情往来为由突破纪律防线,群众也会产生办事靠关系、权力能通融的错误认识;如果党员干部“人情往来”成风传导至社会层面,将会侵蚀群众对公平正义的信仰和对规则的信任,助长不良风气,严重破坏社会公平正义的根基,最终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与长远发展。
古人云:“堤溃蚁孔,气泄针芒。”任何时候,人情往来都不能逾越纪律规矩之堤,这是全面从严治党、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必然要求。中国是个人情社会,党员干部都不是生活在真空里,都有亲戚、朋友、熟人、同事、上级、下属等,推进工作、解决问题时可能面对遵规守纪与人情往来发生冲突或产生模糊地带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原则跟人情能够统一当然最好,但二者不能统一时我们要毫不犹豫坚持原则,决不能迁就人情。”党员干部必须头脑清醒,坚持秉公办事、铁面无私,划清“公与私”“情与法”“人情与原则”的界限,这既是对个人政治生命的最大守护,更是对党的事业、人民福祉的高度负责。
首先,以纪律规矩为标准厘清党员干部人情往来的行为边界。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礼尚往来、投桃报李等传统美德,这种基于情感共鸣、道德认同的人情有助于构建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党组织内同志正常交流、沟通协作、关怀慰问,有助于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这些都与作风建设的要求并行不悖。但必须清晰界定,任何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谋取个人或小团体私利、破坏组织原则的所谓人情,均属于作风建设明确禁止的范畴。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党内法规,明确禁止利用职权或职务上的影响“接受、赠送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礼品礼金”“违规组织、参加宴请”等行为,为人情往来划出红线。广大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规则大于人情、纪律高于情面、公心重于私谊的坚定信念,做到公正用权、依法用权、为民用权、廉洁用权,用健康的党内政治生活取代庸俗应酬,推动形成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当好良好政治生态和社会风气的引领者、营造者、维护者。
其次,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抓手,充分依托本次学习教育契机,引导党员干部不断增强纪律意识、规矩意识。党员干部首先要明白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第一目标是为民谋利,始终把党和人民放在首位。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到,人情往来的根基应建立在对人民的赤诚热爱与责任担当之上。要重情谊,但要做到“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为亲撑腰”;要讲人情,但决不能为人情所困、为人情所累,必须坚决拒绝那些突破原则底线、违背政策法规的人情往来。党员干部还应明白,真正的面子,不是觥筹交错间的虚华喧嚣,而是来自群众心底的认可与敬重。唯有把事办到群众心坎上、将情系在民生福祉中,用实干赢得百姓口碑,才是党员干部应追求的人情和面子。这样的人情和面子里,饱含着“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情怀,映照着“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底色,代表着党的形象和威信。
最后,扎紧制度笼子,细化权力运行流程,不断完善作风建设相关制度体系,将八小时内外的社交活动纳入监督范围,织密全方位、立体式的监督网络。特别针对易受人情干扰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制定更加严密、更具操作性的防控措施。同时,对人情往来中的违规行为,必须坚持“零容忍”态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对顶风违纪的典型案例,要通过通报曝光、召开警示教育会等方式强化震慑效应,释放纪律面前没有例外、越往后执纪越严的强烈信号。(来源:中共中央党校)
编辑:中国电源产业网
来源:电源协会行业党支部
标签:
相关信息
MORE >>-
做严格家教家风的表率
家风纯正,雨润万物;家风一破,污秽尽来。领导干部家风好、家教严,家庭正气充盈,受其熏陶,家人就会坐得端、行得正,也能促进自身加强道德修养、培养廉洁操守。“家里那点事”管好了,也才能更好地担当作为、干事创业。
-
人民日报整版刊文: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干部干好工作所需的各种能力中,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巩固党的领导地位、执政地位,要求不断提高党的政治领导力。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巩固党的领导地位、执政地位,要求不断提高党的政治领导力。
-
四中全会上,总书记引用古诗宣示反腐决心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日前在京胜利召开。全会着眼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明确强调“坚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全会审议并通过了多名领导干部严重违纪违法问题的审查报告。
-
锲而不舍 久久为功——“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系列述评之四
2026年—2030年,“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百废待兴到新时代的伟大变革,14个“五年”串联起不同时期的奋斗篇章,“一以贯之的主题是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
抓铁有痕 踏石留印——“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系列述评之三
“党的十八大以后,党中央作出的决定,哪一件不是说到做到、一以贯之的?我们抓什么,就是抓铁有痕、踏石留印。”今年3月,在云南、贵州考察期间,谈及全党开展的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习近平总书记道出其中深刻考量。
-
敢作敢为 善作善成——“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系列述评之二
“敢作敢为、善作善成”,是方法论,更是政绩观。中国共产党人干事创业,从来不是为了博取虚名,而是为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庄严承诺。这种“说到做到”的行动风格,正是我们党深得民心的关键所在。




中国电源产业网网友交流群:2223934、7921477、9640496、11647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