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怎样实现?
2022-12-27
中国电源产业网
导语: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重要战略部署。在国际形势日趋复杂严峻的背景下,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有效解决国内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稳步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作者:郭威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教授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重要战略部署。在国际形势日趋复杂严峻的背景下,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有效解决国内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稳步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当前,我们党正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分两步走的总的战略安排。社会主义现代化最终体现在经济发展水平上,GDP(国内生产总值)和GNI(国民总收入)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我国GDP或GNP(国民生产总值)要迈上三个新台阶:按照世界银行2020年标准测算,2021年我国人均GNI为1.24万美元,预计2023年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迈上第一个新台阶;按照人民币不变价、年均5%增长率计算,预计到2035年我国人均GDP在2025年基础上实现翻番,达到2.5万美元左右,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迈上第二个新台阶;在此基础上,再经过15年发展,我国人均GDP再翻一番,达到5万美元左右,进入高度发达国家行列,迈上第三个新台阶。当前,我国正处于中高等收入发展阶段,即将迈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当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突出矛盾和风险。为此,必须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推进经济转型、社会变革,持续释放经济发展的潜能,为分两步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下坚实基础。

从全球看,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国际形势的不稳定不确定性加大,特别是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叠加俄乌冲突,世界面临粮食、能源和金融“三重危机”,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保持高位震荡,国际经济形势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多。为此,我国必须立足国内大循环,充分挖掘内需潜力,放大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降低外需下降带来的不利影响,实现经济社会的安全平稳发展。从国内看,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矛盾依然突出,周期性、结构性风险叠加,特别是受国际动荡局势和新冠肺炎疫情反复影响,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未得到根本性好转。
从需求侧看,投资方面,在新的重要投资“赛道”还未形成的情况下,房地产和基础设施投资仍然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两大传统“引擎”。在我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带动下,政府投资不断发力,基础设施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势,成为稳经济增长的“压舱石”。然而,伴随着房地产市场调整,今年1—9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8.0%,房地产市场牵一发而动全身,对建材、装修、家电、家具、金融等产业投资产生重要系统性影响。同时,受全球经济衰退风险上升和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影响,企业投资意愿减弱,投资决策更加谨慎。疫情、俄乌冲突造成人流物流不畅,影响了产业链和供应链正常运转,企业投资进程放缓。加之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引发输入型通胀影响,企业利润下降,投资需求进一步收缩。消费方面,疫情冲击导致居民就业和收入前景恶化,特别是青年失业率处于较高水平。伴随就业和收入预期转弱,居民消费信心降温,去杠杆特征逐步显现,居民的避险性需求上升,储蓄意愿偏高,一旦开始趋势性缩减杠杆,对消费和经济增长的冲击将更加持久。
从供给侧看,农业方面,农村产业人口流失,农业规模化经营规模化不够,一二三产融合不够,农业生产效率不高;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仍存在短板,城乡收入还存在较大差距。工业方面,制造业面临劳动力成本上升和原材料成本上升的双重压力,制造业产品仍然属于中游水平,自主创新能力和动力还不强,关键技术“卡脖子”问题依然突出。服务业方面,现代服务业在产业结构中的占比仍然偏低,2021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53.3%,距发达国家一般在70%以上的占比还有差距。金融、物流、法律、审计、咨询、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不高,现代服务业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不够,现代服务业对外开放步伐有待加快。

一是以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核心,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基础上的国内大循环。关键是要加快构建完善商事登记、公平竞争、知识产权保护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一方面,要发挥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建立统一的市场制度规则,促进商品要素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畅通流动,避免搞相互独立的“小循环”,为促进国内大循环奠定基础。另一方面,要发挥有为政府作用,深化“放管服”改革,建立以信用为核心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弘扬企业家精神,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要深化国资国企改革,高度重视民营企业发展,坚持内外资一致原则,实现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有序发展。
二是以“一带一路”和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港建设为“两个抓手”,加快推进国内国际双循环互促发展。要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主动实施对外开放战略,深度融入全球产业分工合作体系,通过跨境电商、市场采购等新模式新业态,联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用好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加强国际和区域合作,以外循环促进内循环、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联动发展。把新发展理念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当中,加快建设绿色丝绸之路和数字丝绸之路,高质量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加快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打造高水平开放新高地,建立面向东盟的区域性大市场,打造我国面向太平洋、印度洋的重要开放门户;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积极对标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CPTP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等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稳步推进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
三是以现代产业体系和区域协调发展为“两个引擎”,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一方面,在全球供应链产业链重塑背景下,积极承接欧洲等先进制造业转移,大力发展“专精特新”企业,加快“腾笼换鸟”,推进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品牌化发展,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化发展。把新能源和数字经济培育成为未来我国经济增长的两大“新赛道”,发展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另一方面,要促进区域协调、城乡协调、陆海协调发展,推动西部大开发、东北全面振兴、中部地区加快崛起、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等区域发展战略取得新突破,缩小区域发展水平差距。要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以县城为重要载体加快农村劳动人口转移,形成以都市圈、城市群为核心、大中小城市协同发展的城市空间布局,缩小城乡差距。要实现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海洋资源优势,提升海洋科技水平,实现海洋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打造海洋强国。此外,要积极研究构建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强化考核引领,推动地方补短板、查弱项,夯实高质量发展的根基。(来源 | 《天津支部生活》)
编辑:中国电源产业网
来源:电源协会行业党支部
标签:
相关信息
MORE >>-
深学细悟《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 在强化政治监督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上下功夫
深学细悟《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要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要求,把学习成果体现为新征程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贯通起来学深悟透、落实到位,在强化政治监督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上下功夫,持续为中国式现代化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和发展环境。
-
深学细悟《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 | 准确把握历史方位和使命任务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以党的二十大报告开篇,其中明确,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
深刻把握“十五五”时期我国发展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谋划部署“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了指导思想、主要目标,提出了必须遵循的“六个坚持”重要原则,为奋力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提供了行动指引。
-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这些表述值得关注
10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发布。这些表述值得关注!
-
新时代“实”字说
一段只有100多字的话,“实”字出现了10次:“大道至简,实干为要。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没有捷径,唯有实干。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要笃实好学,尊重实际,不违背规律,不盲目蛮干;要求真务实,注重实效,不做表面文章,不耍花拳绣腿。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历史不会辜负实干者。我们靠实干创造了辉煌的过去,还要靠实干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
以“红色引擎”助推非公经济高质量发展,第二届凉水河论坛成功举办
10月21日,一场围绕“党建聚力 助推发展”的思想碰撞在凉水河畔激荡。由北京市党的建设研究会、北京市委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主办的第二届凉水河论坛,聚焦非公企业党建,搭建交流对话平台,推出理论研究成果,展示实践工作成效,邀请党建专家、非公企业代表、各级党建相关部门负责人等,共同探寻以“红色引擎”助推非公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创新路径。





中国电源产业网网友交流群:2223934、7921477、9640496、11647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