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
2022-06-16
中国电源产业网
导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努力建设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对第三次分配的认识不断深化,并将其作为调节收入分配、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努力建设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对第三次分配的认识不断深化,并将其作为调节收入分配、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加大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和精准性,发挥慈善等第三次分配作用,改善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在新征程上,更加重视并充分发挥第三次分配的作用,对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具有深远意义。
收入分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关系人民群众切实利益。初次分配、再分配和第三次分配,其内涵不同,侧重点也不同。第三次分配是社会力量自愿通过民间捐赠、慈善事业、志愿行动等方式济困扶弱的行为。相对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而言,第三次分配具有五个显著特点:一是主体的自愿性。第三次分配是社会组织或个人自愿捐赠行为。二是主体的多元性。参与第三次分配的主体包括社会组织和个人等。三是客体的多样性。第三次分配不仅包括社会力量捐赠的财产,也包括社会力量通过奉献时间、技能或专业知识等提供志愿服务。四是目标的无偿性。第三次分配不以营利为目的,是货币与实物的单向流动,得到分配的对象不承担相应代价或回报。五是行为发生次序的不确定性。第三次分配并非一定发生在初次分配、再分配之后,有的志愿劳动与初次分配同时发生,有的捐赠发生在二次分配之前而获得税收减免。而且,第三次分配也更能体现关爱精神和道德力量。
在收入分配格局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第三次分配是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有益补充。初次分配、再分配和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可以更好发挥市场、政府、社会在收入分配中的作用,形成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
第三次分配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价值导向。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和社会习俗作用下进行的,慈善义举植根于传统文化,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的重要途径。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等参与第三次分配,以实际行动传递真善美,有利于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也为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注入强大动力。
第三次分配能够增强社会活力和促进社会和谐。第三次分配是基于自愿和爱心驱动实现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其参与主体是企业、社会组织、家庭和个人等,形式丰富多样,可以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当前,区域、城乡、行业、群体间的收入差距仍客观存在,社会上也还存在一些困难群体。第三次分配是增强社会活力和促进社会和谐的有效形式。
还要看到,我们已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社会财富的“蛋糕”不断做大,居民收入较快增长,为第三次分配奠定了雄厚经济基础;与慈善相关的配套法规制度不断完善,为第三次分配提供了法治保障;各地结合实际对慈善事业发展进行有益探索,出现了不少好经验好做法,为第三次分配积累了经验、提供了借鉴;社会组织、个人等投身于公益慈善事业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形成了有利环境和良好氛围。所有这些,为充分发挥第三次分配的作用创造了条件。
发挥好第三次分配的作用,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分配制度,根据第三次分配的特点完善相关制度性安排,促进其健康发展。
一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坚持党对公益慈善事业的领导,是确保我国公益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确保第三次分配成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有益补充的重要保证。
二要加快完善法律法规。完善的法规制度是第三次分配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应根据现实需要进一步完善社会公益事业相关法律法规,细化配套规定,为第三次分配提供法规制度保障。
三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探索建立政府与慈善组织沟通和服务的机制;增强慈善组织信息透明度,提高慈善组织的资源使用效率;加强对慈善组织的监督,提高慈善机构的公信度;及时总结第三次分配探索创新中的经验,进一步发现规律,完善相关政策和体制机制。
四要健全完善税收制度。通过完善税收制度,合理调节城乡、区域、不同群体间分配关系,有效发挥慈善财产在扶老、救孤、助残等方面的作用。应制定具体配套税收政策,健全鼓励第三次分配的税收制度,激发各类组织、人士参与社会捐赠的积极性。
同时,还要加强慈善组织的能力建设,培育良好的慈善文化氛围。要创造更加有利于慈善事业发展的环境,进一步发展社会工作和社会服务,健全志愿服务体系,提高慈善机构的知名度,创新募捐方式,加大慈善事业宣传力度,弘扬中华民族乐善好施、扶危济困的传统美德,努力营造支持慈善事业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推动慈善事业走上规范、健康、持续发展的轨道。【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来源:经济日报)
(1)工信部与电源协会联合“中电源云学苑”高精尖工程师学习平台,全国通用证书并终身有效。
(2)有讲课能力的专家、老师、工程师、讲师,欢迎加入云学苑,共同受益
http://www.cpsa.org.cn/default.ashx
编辑:中国电源产业网
来源:电源协会行业党支部
标签:
相关信息
MORE >>-
深学细悟《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 在强化政治监督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上下功夫
深学细悟《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要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要求,把学习成果体现为新征程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贯通起来学深悟透、落实到位,在强化政治监督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上下功夫,持续为中国式现代化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和发展环境。
-
深学细悟《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 | 准确把握历史方位和使命任务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以党的二十大报告开篇,其中明确,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
深刻把握“十五五”时期我国发展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谋划部署“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了指导思想、主要目标,提出了必须遵循的“六个坚持”重要原则,为奋力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提供了行动指引。
-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这些表述值得关注
10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发布。这些表述值得关注!
-
新时代“实”字说
一段只有100多字的话,“实”字出现了10次:“大道至简,实干为要。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没有捷径,唯有实干。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要笃实好学,尊重实际,不违背规律,不盲目蛮干;要求真务实,注重实效,不做表面文章,不耍花拳绣腿。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历史不会辜负实干者。我们靠实干创造了辉煌的过去,还要靠实干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
以“红色引擎”助推非公经济高质量发展,第二届凉水河论坛成功举办
10月21日,一场围绕“党建聚力 助推发展”的思想碰撞在凉水河畔激荡。由北京市党的建设研究会、北京市委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主办的第二届凉水河论坛,聚焦非公企业党建,搭建交流对话平台,推出理论研究成果,展示实践工作成效,邀请党建专家、非公企业代表、各级党建相关部门负责人等,共同探寻以“红色引擎”助推非公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创新路径。





中国电源产业网网友交流群:2223934、7921477、9640496、11647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