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把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意涵
2022-05-24
中国电源产业网
导语:《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这一重要论断明确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概念。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矛盾观辩证把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意涵,不仅能为我们提供关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正确认识,而且能为我们继续走好这条道路提供理论指导。
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人类寻求自我进步的重要方式,人类正是在现代化进程中一步步走向现代社会。现代化总是具体的,具体的现代化特征具有多样性。从社会制度上划分,有资本主义现代化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从地域上划分,有欧美或西方的现代化和中国等国的现代化;从社会领域的角度划分,有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等。《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指出:“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这一重要论断明确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概念。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矛盾观辩证把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意涵,不仅能为我们提供关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正确认识,而且能为我们继续走好这条道路提供理论指导。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亦即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具有鲜明的特殊性,因为我们所走的这条路是“自己的路”而非“别人的路”。独特的历史命运、文化传统和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只能走适合自己特点的现代化道路,进而造就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从发生学角度看,反映的是我们从中国国情出发而确立的现代化之中国探索。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现代化道路并没有固定模式,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不能削足适履。”可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之“中国式”的基本逻辑意蕴,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切合中国实际。具体而言,中国式现代化,就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些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客观表现和基本追求。
同时,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还拥有一系列十分重要的内在规定性或根本特性,如要坚持党的领导,因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核心;要坚持人民至上,因为中国式现代化是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其成果要由人民共享的现代化;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因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尤其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指导着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国式现代化验证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要坚持独立自主,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须由中国人民自己做主、自己来主导;要坚持中国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当然是一条“中国道路”,这条道路体现和保持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性质,只有这条道路,才能真正实现社会主义和现代化的高度契合,也才能真正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现代化化中国和中国化现代化的统一
所谓现代化化中国,表达的是始发于近代工业革命以来的世界现代化运动对于中国的影响,这种影响表现为,置身于现代化洪流中的中国,在掌握和遵循现代化规律、原理和规则基础上,以现代化的方式实现由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由贫穷落后向富裕发达转变。这种转变就反映了现代化对中国的影响,是现代化化中国的具体表现。根据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世界上所有国家最终都要走向现代化,都要实现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中国也无例外地要接受这种必然趋势的“安排”。基于矛盾逻辑来看,现代化化中国,反映的是由一般向特殊或由共性向个性的转移渗透。这种“化”,具有否定和肯定两种功能。其否定的是中国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大国的落后性,肯定的是中国选择现代化道路和从自身国情出发的正确性。近代以来特别是20世纪以来,中国的发展过程其实是努力追赶现代化的过程。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始于19世纪60年代,一开始是被动卷入,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才开启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进程。
早在1945年,毛泽东同志就明确指出:“中国工人阶级的任务,不但是为着建立新民主主义的国家而斗争,而且是为着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而斗争。”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明确指出,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安下心来,使我们可以建设我们国家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科学文化和现代化的国防”。我国的现代化建设由此迈入了主动发展的新阶段。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就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命题,他强调:“我们从八十年代的第一年开始,就必须一天也不耽误,专心致志地、聚精会神地搞四个现代化建设。”
所谓中国化现代化,是指中国通过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而对世界现代化所产生的积极影响,是世界现代化运动在注入了中国因素后所获得的深刻变化。换言之,中国化现代化,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通过自身的现代化实践及其形成的道路包括取得的成就、产生的经验等以影响世界现代化历史进程和方向的实践过程。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把自己成功的经验做法以及在现代化实践中取得的成果与世界分享交流,从而充分彰显出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历史意义。在世界现代化运动中,中国是个后来者,也是个后起之秀。中国通过现代化不仅深刻改变了自己的面貌,而且深刻影响着人类历史的进程。正如《决议》所指出的:“一百年来,党既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也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以自强不息的奋斗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基于矛盾逻辑来看,中国化现代化是实现由个性向共性、由特殊向一般的转移渗透,在这种转化中,一方面是中国发展或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的充分表现,另一方面是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借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而彰显其优越性与生命力。中国化现代化,同样具有否定和肯定两种功能。其否定的是现代化单一片面的模式或道路,如把现代化等同于西方化,其肯定和维护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马克思主义的成功。总之,中国成功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打破了广大发展中国家对西方现代化道路和模式的依赖,为人类指明了一条实现现代化的崭新道路。
当然,无论是现代化化中国,还是中国化现代化,主导权或主动权都掌握在中国人民手中,即这“两化”的主体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我们化什么、如何化,既要遵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现代化规律,要合规律性;还要根据我们的国情,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坚持独立自主,代表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要合目的性。〔作者:邱耕田,系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来源:光明日报)
(1)工信部与电源协会联合“中电源云学苑”高精尖工程师学习平台,全国通用证书并终身有效。
(2)有讲课能力的专家、老师、工程师、讲师,欢迎加入云学苑,共同受益
http://www.cpsa.org.cn/default.ashx
编辑:中国电源产业网
来源:电源协会行业党支部
标签:
上一篇:那一刻,总书记的眼里闪动着泪光
下一篇:大思政课,总书记心中的一件大事
相关信息
MORE >>-
深学细悟《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 在强化政治监督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上下功夫
深学细悟《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要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要求,把学习成果体现为新征程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贯通起来学深悟透、落实到位,在强化政治监督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上下功夫,持续为中国式现代化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和发展环境。
-
深学细悟《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 | 准确把握历史方位和使命任务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以党的二十大报告开篇,其中明确,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
深刻把握“十五五”时期我国发展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谋划部署“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了指导思想、主要目标,提出了必须遵循的“六个坚持”重要原则,为奋力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提供了行动指引。
-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这些表述值得关注
10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发布。这些表述值得关注!
-
新时代“实”字说
一段只有100多字的话,“实”字出现了10次:“大道至简,实干为要。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没有捷径,唯有实干。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要笃实好学,尊重实际,不违背规律,不盲目蛮干;要求真务实,注重实效,不做表面文章,不耍花拳绣腿。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历史不会辜负实干者。我们靠实干创造了辉煌的过去,还要靠实干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
以“红色引擎”助推非公经济高质量发展,第二届凉水河论坛成功举办
10月21日,一场围绕“党建聚力 助推发展”的思想碰撞在凉水河畔激荡。由北京市党的建设研究会、北京市委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主办的第二届凉水河论坛,聚焦非公企业党建,搭建交流对话平台,推出理论研究成果,展示实践工作成效,邀请党建专家、非公企业代表、各级党建相关部门负责人等,共同探寻以“红色引擎”助推非公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创新路径。





中国电源产业网网友交流群:2223934、7921477、9640496、11647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