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性有利条件与中国经济韧性
2022-05-17
中国电源产业网
导语: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作出我国发展具有“五个战略性有利条件”的重大论断,即“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有持续快速发展积累的坚实基础”“有长期稳定的社会环境”“有自信自强的精神力量”。
战略问题对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会蓬勃发展。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作出我国发展具有“五个战略性有利条件”的重大论断,即“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有持续快速发展积累的坚实基础”“有长期稳定的社会环境”“有自信自强的精神力量”。这既是对党领导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经验启示的深刻总结,也是对新时代新征程上我国面临的战略机遇和显著优势的精辟概括。
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面临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世纪疫情冲击和乌克兰危机影响的复杂严峻形势,经济发展遇到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三重压力,风险挑战明显增多。越是环境复杂,越要保持清醒头脑,越要增强战略定力,不为杂音噪音所扰,充分把握用好战略性有利条件,发挥好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的优势,稳住宏观经济大盘,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 重要认识论和方法论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五个战略性有利条件”的重大论断,蕴含着深邃思考,遵循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的大逻辑,为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认识论和方法论。
一是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在百年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带领人民走过一个又一个难关、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是我们有效应对外部环境变化、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定海神针”。党领导人民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近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沉着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流砥柱和中国人民主心骨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二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抵御风险能力是检验一个国家制度优劣的重要指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承载着人民至上的价值优势、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政治优势、全国一盘棋的组织优势和全面依法治国的法治优势,能够为共克时艰凝聚磅礴力量、为赢得战略主动提供坚实保障。我们要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善于运用制度力量应对风险挑战,不断发展完善各方面制度,提高制度执行力,切实发挥制度优势的强大效能。
三是有持续快速发展积累的坚实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增速连续多年位居世界前列,国内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53.9万亿元提升到2021年的114.4万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021年达到12551美元,接近高收入国家门槛。我国拥有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有强大的生产能力、完善的配套能力,有全球最大最有潜力的市场,这是我们推动经济发展和抵御外部风险的重要依托。我们坚信,有了持续快速发展积累的坚实基础,就有经济发展的韧性和空间,就有应对百年变局、推动改革创新的信心和底气。
四是有长期稳定的社会环境。从历史演进实践看,我国仅用几十年时间就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打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脱贫攻坚战,在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方面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社会治理创新水平不断提升,形成了长期稳定、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为我们推动经济发展创造了必要条件。
五是有自信自强的精神力量。从百年奋斗实践看,走自己的路、自信自强是中国共产党人克服艰难险阻、创造历史伟业的重要基因,是奋进新征程的强大精神力量。党和人民始终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不断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百年党史中汲取营养,增强自信自强的精神力量,推动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希望不断成为现实。新时代赋予中国人民精神世界以崭新要素与时代风采。站上新的历史起点,我们要继续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进一步凝心聚力、砥砺前行,以更加自信自强的饱满精神状态,续写中国经济发展辉煌。
● 增强中国经济发展韧性
综合研判国内外形势,我国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明显增多。比如,有效需求不振,市场预期偏弱;供给面临制约,部分行业企业困难加大;重点领域风险有所上升,就业形势更加严峻;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等等。在看到困难的同时,更要看大局和基本面。从今年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来看,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主要指标增速基本稳定,发展质量效益有所提高,宏观经济大盘和经济治理能力经受住了“压力测试”,经济持续恢复态势没有改变,发展潜力大、韧性足的特点仍然突出,压力困难没有改变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
需要深刻认识的是,前进的道路绝不会风平浪静、一马平川。新时代新征程上,伴随机遇共享性的增强,风险传导性也在增强,我们前所未有地置身于机遇与挑战交织、有利与不利并存的矛盾之中。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我们要更加自觉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入分析、全面把握“危”与“机”的辩证关系,抓住并用好“五个战略性有利条件”,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采取切实有效举措,进一步增强我国经济发展韧性,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是我们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和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保证。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战略谋划和统一领导,不断完善党领导经济工作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党“把方向、谋大局、促改革、抓落实”的重要作用,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提高党领导经济工作的水平。
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稳步迈向共同富裕。我们必须始终坚守人民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解放、发展和保护生产力,不断调整生产关系,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努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推进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扎实办好民生实事,增进全社会福祉。
三是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量质提升。坚持新发展理念是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要把新发展理念贯穿于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注重发展的前瞻性、系统性、整体性和全局性,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系统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推动经济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四是坚持深化改革创新,切实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必须站在更高的历史起点上准确把握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经济发展阶段转变的鲜明时代特征,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多通过改革的办法推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要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不断释放数据、技术等要素潜能,聚焦企业和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提升治理效能。
五是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特性和行为规律,科学引导资本健康发展。资本是市场经济中最基本最活跃的要素之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必然会有各种形态的资本,资本与其他生产要素相结合能够不断提升社会生产力水平,推动社会发展和人民福祉提升。要充分发挥资本健康发展对科技进步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推动作用,调动资本助推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同时,还要为资本设置“红绿灯”,依法加强对资本的有效引导和监管,为各类资本健康发展提供政策支持,营造资本有序流动的市场环境和法治环境。
六是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推动政策组合落地发力。要坚持稳中求进,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有序推进“六稳”“六保”工作。积极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精准、可持续。要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要保持政策调整的前瞻性,慎重出台收缩性政策,防止合成谬误和分解谬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要密切跟踪研判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加强政策储备,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
【作者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来源:经济日报)
(1)工信部与电源协会联合“中电源云学苑”高精尖工程师学习平台,全国通用证书并终身有效。
(2)有讲课能力的专家、老师、工程师、讲师,欢迎加入云学苑,共同受益
http://www.cpsa.org.cn/default.ashx
编辑:中国电源产业网
来源:电源协会行业党支部
标签:
上一篇:铸就自信自强的精神品格
相关信息
MORE >>-
深学细悟《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 在强化政治监督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上下功夫
深学细悟《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要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要求,把学习成果体现为新征程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贯通起来学深悟透、落实到位,在强化政治监督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上下功夫,持续为中国式现代化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和发展环境。
-
深学细悟《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 | 准确把握历史方位和使命任务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以党的二十大报告开篇,其中明确,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
深刻把握“十五五”时期我国发展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谋划部署“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了指导思想、主要目标,提出了必须遵循的“六个坚持”重要原则,为奋力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提供了行动指引。
-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这些表述值得关注
10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发布。这些表述值得关注!
-
新时代“实”字说
一段只有100多字的话,“实”字出现了10次:“大道至简,实干为要。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没有捷径,唯有实干。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要笃实好学,尊重实际,不违背规律,不盲目蛮干;要求真务实,注重实效,不做表面文章,不耍花拳绣腿。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历史不会辜负实干者。我们靠实干创造了辉煌的过去,还要靠实干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
以“红色引擎”助推非公经济高质量发展,第二届凉水河论坛成功举办
10月21日,一场围绕“党建聚力 助推发展”的思想碰撞在凉水河畔激荡。由北京市党的建设研究会、北京市委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主办的第二届凉水河论坛,聚焦非公企业党建,搭建交流对话平台,推出理论研究成果,展示实践工作成效,邀请党建专家、非公企业代表、各级党建相关部门负责人等,共同探寻以“红色引擎”助推非公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创新路径。





中国电源产业网网友交流群:2223934、7921477、9640496、11647415